2021年,折疊屏手機風再起,一時間“折疊”幾乎成為了手機廠商的必備能力。
三年前華為、三星一馬當先,今年以來頭部企業的發布會就有5場:
2月,華為更新Mate系列;
3月,小米推出MIX FOLD;
9月,三星更新Fold系列;
12月,OPPO發布首款折疊屏手機Find N、華為推首款縱向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2022年。
更多的新機箭在弦上,榮耀Magic V折疊屏計劃在明年一月發布,近日小米縱向折疊屏專利曝光,vivo的相關消息也頻出,可以預見明年折疊機市場將涌現更多形態和玩家。
折疊屏作為小眾的新興物種,在爭議中進化迭代,但是今年呈現出的新一輪進階卻與往年不同,在硬件結構的突破之外,還出現了行業性的變化。
一個重要信號是,手機巨頭們都已經明確了折疊屏的投入,并且蘋果也在考慮入局,根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最新預測,首款蘋果折疊屏手機將于2023年問世,蘋果準備將其首款折疊屏iPhone的出貨量提高到2000萬臺。而蘋果瞄準的,不會是小市場。
另一方面,隨著折疊屏手機的銷量增長,已經倒推了供應鏈的革新,群智咨詢(Sigmaintell)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告訴記者:“現在供應鏈投資很熱,發展速度非常快,再過三五年,大家手里拿的手機一定是異形態的手機。明年我們預測折疊會做到五千元,后年、大后年,折疊產品一定會往三千,甚至三千以下。”
在終端和供應鏈的合力之下,折疊屏物種逐步進入了2.0版本,能否開啟范式的升級將是接下來的考驗。
當折疊屏手機降至5000元
折疊屏手機的體驗當然還不夠完美,手機重量、電池續航、屏幕折痕、應用生態仍有缺點,起步價格雖然已經來到7000元檔位,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依舊是望而卻步。作為高端手機的頂級代表,折疊屏的普及還需要時間,但是有不少潛在用戶向記者表示,5000元或是購買折疊屏的心理價位邊界線。
按照分析師的預測,明年折疊屏手機的價位就有可能打破5000元,并且成本還將持續下降,這與供應鏈的不斷成長息息相關,也是今年的重要變化之一。折疊屏手機經過了3年發展,正在推動上中游供應鏈的技術升級,通過市場化的迭代,來逐步推進材料等領域的更新,進而降低核心器件的成本。
民生證券報告指出,折疊屏手機使用體驗提升主要攻克的技術方向包括:鉸鏈技術、屏幕技術、重量、續航能力、應用交互設計等,同時,產業鏈配件產能提升也是供應和降本的關鍵,包括UTG玻璃原片/深加工產能、柔性OLED產能等。
以折疊屏手機屏幕保護層材料為例,正在進行迭代,以前以CPI為主,現在UTG(Ultra Thin Glass 超薄玻璃)進入供應鏈。原先使用的“黃金薄膜”CPI (透明聚酰亞胺,有較好的抗彎折能力)因其硬度低、折痕問題無法解決,技術路線開始轉向UTG。
“單從折疊手機成本來看,包括屏、UTG蓋板、鉸鏈這幾個核心,尤其是鉸鏈。明年更多的成本下降來自于本土供應鏈的逐步成熟,有很多本土的UTG、鉸鏈廠商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逐步量產,將是折疊產品成本下降很重要的推手,供應鏈更成熟了。”陳軍向記者分析道。
比如,賽德半導體、凱盛科技、惠晶顯示、東旭光電、長信科技等廠商都宣布了UTG玻璃項目的研發進展或計劃;在轉軸方面工藝復雜,要承受數萬次彎折,需使用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金屬粉末注射成形工藝)工藝,長盈精密、東睦股份等公司均有布局。
目前全球的折疊屏手機產銷量還在百萬級別,但是已經帶動了柔性產業鏈上游材料、工藝的演進。雖然眼下折疊屏手機這一新物種還比較脆弱,但是隨著一代一代的推陳出新,未來的進化方向仍有期待。
手機廠商和供應鏈的“默契”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在短短三年內陸續推出折疊屏產品,尤其是今年手機廠商密集發布,培育市場,頗為默契。或許上下游的共識是,要一起把折疊屏產業鏈做大,目前還沒有一家廠商可以拿下全部的市場份額。或者說,終端公司和供應商之間在共同探索手機產業的更新換代,也更像是一種心照不宣的協同推陳出新。
手機廠商們或需要折疊屏手機來展現高端實力,尤其是當下高端市場處于激烈競爭狀態;同時也不能否認,折疊屏的出現,是現在手機行業的及時雨,在硬件和應用生態上都有創新。
此外不可忽視的是,從供應鏈的角度看,目前中小屏OLED產能處于過剩狀態,面板廠商們也需要更多的出海口,折疊屏被視為重要方向。
前些年風風火火的柔性AMOLED產線投資后,近兩年國內廠商迎來量產高峰。比如,京東方已在成都和綿陽布局了兩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均已實現量產,就在12月28日,京東方正式宣布重慶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三條線一起的產量將達到全球第二。
TCL華星在武漢的柔性AMOLEDt4產線一期滿產,已經完成了二、三期的建設,正在進行產能的爬坡;目前維信諾擁有三條AMOLED生產線,最新的合肥6代柔性AMOLED產線也在今年實現量產交付;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TM18),預計2022年上半年實現產品點亮,TM17 柔性產能已規模釋放。
陳軍表示:“2021年以前,整個柔性OLED基本上都是韓廠,現在京東方、TCL華星、天馬、維信諾等面板廠柔性OLED基本上量產,京東方也在給蘋果供貨,也代表國內整個OLED技術水平達到了品質比較高的水平,中國大陸出貨的比重會逐步增高。”
他進一步表示,以手機端來看,今年柔性OLED面板出貨整體規模大概3.4億片,明年預計在4.2億片,明年中國大陸產的柔性OLED產能在全球占比預計在37%-38%左右。OLED面板會用的越來越多,PC也會有很多折疊產品規劃,而折疊中長期來看是大趨勢,到2025年以后,它有可能是拉伸,有可能是卷曲形態。
當前在智能手機行業中,折疊屏手機依然是體量很小的一個種類,在整體產業鏈的發展和需求之下,根據群智咨詢預測,明年銷量會翻倍增長至1400多萬臺。從增長勢態和國內供應鏈崛起的勢態來看,折疊屏產業進入了新階段,不過隨著明年更多產品的出現,還是需要考驗折疊屏手機的剛需究竟有多“剛”,供應鏈成熟度到底能達到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