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顯示行業是電子產業的基礎核心器件之一,中國企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在大尺寸液晶顯示領域建立規模、效率和產品優勢,正在完善產業鏈和價值鏈布局,并繼續攻占中小尺寸市場,實現顯示領域的全面競爭優勢。同時,5G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增強現實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信息智能化的演進,也催生了作為信息流轉交互主要界面的各類智能終端的市場需求,電競、車載、筆電和AR/VR等顯示器件迎來高速增長。
據了解,TCL科技通過自建2條8.5代線和2條11代線、以及逆周期收購的1條8.5代線,實現了大尺寸領域的追趕、超越和領先。在中小尺寸領域,公司的6代LTPS產線(t3)持續滿銷滿產,6代AMOLED產線(t4)完成二、三期建設,8.6代OXIDE產線(t9)開始投建。通過對既有產能調整,TCL中尺寸產品占比快速增長,LTPS平板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LTPS車載已導入多家國內外頭部客戶,搭載Mini LED背光的顯示器和筆電產品已與品牌客戶達成合作,VR/AR 產品快速推進。
為滿足客戶需要,增強規模效應,提升中尺寸業務競爭實力,TCL科技及子公司TCL華星、武漢華星擬與武漢東湖管委會簽署《第6代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擴產項目合作協議書》,擬擴建一條月加工玻璃面板4.5萬片的第6代LTPS LCD顯示面板生產線(t5),應用VR、觸摸屏(Touch Panel+主動筆技術)、Mini LED背光顯示和LTPO等技術,生產車載、筆電、平板、VR顯示面板等中小尺寸高端顯示產品。
TCL科技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李麗娜表示,“從去年開始,我們加快了中尺寸的戰略布局,但由于此前沒有專門面向中尺寸的產能和產線,所以公司已經將T3產線的一部分產能轉向中尺寸產品開發,導致公司在手機LTPS的市場份額從原來的全球第二,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第四。當然相應帶來的成就就是公司在平板、筆電在車載上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
“未來,公司手機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上升,而在車載、平板也將會擴大產品和市場份額,但產能現在成為公司發展的局限性,上半年公司披露的T9主要定位的是高端的以及一些差異化的顯示產品,而這一條T5產線主要是定位于中尺寸領域,我們是在中尺寸客戶需求增長,以及未來中尺寸車載的源源不斷的訂單的情況下,才開始投產擴建產線。”其進一步補充道。
目前來看,TCL科技在車載、電競、IT 等多場景應用高速增長的顯示領域正追趕布局,并通過既有產能調整,完成了技術、產品和客戶儲備。其此次擴建第6代LTPS顯示面板生產線可與投建的氧化物半導體顯示產線(t9)在產品和技術上形成互補,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中小尺寸產線布局。
談及OLED技術競爭,李麗娜稱,“目前幾個主流應用市場中,在手機領域OLED的普及率已經很高的,但在車載、筆電、平板等領域,OLED產品的市占率并不高,70%以上的主流產品還是LCD產品,或者主要是以硅基的產品為主,而公司LTPS是在定位于LCD以及OLED之間的產品,但是OLED的使用壽命是否足以支持中尺寸產品的性能要求,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業績增長驅動力
眾所周知,液晶面板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經過1年多的上漲之后終于迎來下降。從今年7月開始,液晶面板開啟了大幅度的降價,尤其9、10月呈現斷崖式的價格下跌。
不過,從12月開始,液晶面板的價格下跌幅度開始收窄。市場調研機構Witsview最新數據顯示,本月32英寸、43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報價開始止跌,這是繼7月份電視面板降價以來首次止跌。同時,其他尺寸面板的報價跌幅也收窄至3%,比預期的5%更加好轉。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液晶面板的價格下跌也是在預料之中。在供應側,面板產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需求側,由于“宅經濟”熱潮逐漸褪去,市場對屏顯設備的需求也隨之減弱,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供需關系出現變化,而液晶面板價格快速下降。
李麗娜表示,“其實,整個液晶面板上半年是供不應求,產品價格也持續上漲,以32吋產品為例,基本每個月都要上漲5美金左右,一路達到了最高點的85~87美金。到三季度開始,由于終端客戶的出口海運,以及上游零部件供應短缺,導致三、四季度的需求量不再像第二季度那么高,出現季節性的調整,導致面板價格下跌。”
為了應對面板價格變化情況,TCL科技一直堅持要做到極致的成本效率,包括材料采購以及運營成本,每個季度每一年都會有相應的下降考核指標,無論這個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內部管理工作一直持續的。
李麗娜稱,“從12月上旬的報價來看,有些產品已經開始止跌回穩了,有些產品跌幅在收窄,但是一二月份是春節季,部分終端客戶的生產排產可能會有調整,所以我們現在對未來兩個月還沒辦法給出準確的預期。它恰好是一個季節交匯點和一個企穩的交匯點,雙重因素影響之下,又會走出一個什么樣的走勢,我們也在持續關注。”
“而在產品結構方面,目前LCL科技電視面板已達到全球第二,手機市場占有率也在逐步提升,下一輪我們想做的就是快速補齊中尺寸,讓中尺寸作為未來兩年到三年的業績增長驅動力。”其最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