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機構IDC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總計達到1.046億臺,較去年同期的7780萬臺的出貨量增長了34.4%,也是第一季度出貨量首次超過1億臺。
頭部廠商同比高增 小米意外掉隊
總體來看,蘋果依舊保持著去年以來的領導者地位,消費者對蘋果智能手表的需求依然強勁,價格較便宜的SE和3系列在市場上獲得了更多吸引力,而包括AirPods和Beats在內的耳機在20年第四季度達到創紀錄水平后出現了連續下滑。
Q1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及市占率排名TOP5;圖源:IDC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三星銷量首次超過小米,超過了100萬臺。推動其銷量上升的是TWS產品,包括Galaxy Buds Live、Galaxy Buds+和最新的Galaxy Buds Pro。同時其智能手表和腕帶持續增長,在該季度創下新的銷量紀錄。
小米是排名前五的公司中唯一一家出現同比下降的。盡管耳機和手表銷量較上年同期強勁增長,但腕帶銷量的下滑抵消了這一增長。腕帶銷量占該公司第一季度總銷量的一半以上。報告指出,小米當前總銷量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中國以外,這進一步限制了其增長潛力。
此外,華為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出貨量實現環比增長的公司。華為銷量同樣主要依賴中國市場,在北美沒有任何業務,但其在歐洲市場的業績正在持續改善,包括手表、耳飾和腕帶在內的多樣化產品組合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眼鏡的推出也在中國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
二線廠商奮起直追 貢獻增長動能
報告進一步指出,盡管蘋果和三星等市場領軍企業在本季度保持了兩位數的市場份額,但一季度出貨量的增長主要來自規模較小的企業。
IDC可穿戴設備團隊研究總監拉蒙·t·利亞馬斯(Ramon T. Llamas)表示:“這些小公司沒有與類似于市場領導者的產品正面競爭,而是專注于特定的市場,并通過不同的解決方案蓬勃發展。”
例如排名第五的BoAt,只專注于印度市場就取得了成功,并獲得了三位數的增長。另一個典型例子是Oura,其健身跟蹤環吸引了運動員和消費者的注意。這些公司和其他許多公司為其他類別做出了貢獻,同比增長55.5%。
IDC移動設備跟蹤研究經理吉特什?烏布拉尼(Jitesh Ubrani)進一步表示,不僅小品牌推動了這個市場,新產品也開始獲得一些吸引力。
“可穿戴貼片、戒指,甚至音頻眼鏡都開始通過提供隱藏但實用的技術,與普通的手表、腕帶和耳機區別開來。Bose、亞馬遜、Razer等公司的音頻眼鏡也在進一步讓消費者更舒適地保持連接,并致力于讓消費者進一步接受增強現實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