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2,定檔10月?
當然,本以為蘋果新品發布會上會預告一下新品iPhone的發布時間,但得到的答案只有:敬請期待。
其實由于疫情影響,新品iPhone12生產的時間一再推遲。
今年3月份,產業鏈人士透露蘋果iPhone12的生產準備過程推遲;3月下旬,爆料稱富士康已經準備好了iPhone 12系列的生產工作,但由于攝像頭模塊供應的問題,還不能大規模生產,至少要等到5月份才能恢復生產。
在7月底,蘋果公司證實,今年的新款iPhone上市時間將比往年晚幾周。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在當天與投資者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去年,我們在9月下旬開始銷售新款iPhone,但我們預計今年要幾周才能供貨?!?
因此,來自產業鏈的推測蘋果iPhone 12會在10月份推出,而不是按照往年的慣例在9月份。蘋查15日的新品發布會也是印證了這一消息,這次只有核心芯片和系統來了,而iPhone 12真身還未顯露。
雖然此次發布會沒有新款iPhone12,但外界對該產品的傳聞已甚多。
來自天風國際大分析師郭明錤對iPhone 12系列的設計、規格做出了最新預測。郭明錤認為iPhone 12系列將包含四款型號:5.4英寸的iPhone 12、6.1英寸的iPhone 12 Max、6.1英寸的iPhone 12 Pro以及6.7英寸的iPhone 12 Pro Max,全系支持5G,且都有兩個版本,其一是6GHz以下頻段,預計分別在10月上旬、10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下旬出貨,其二是6GHz加毫米波頻段,稍晚量產出貨。
而對于外界傳聞的120Hz高刷新率屏幕,郭明錤表示iPhone 12系列全部不支持120Hz高刷新率,蘋果大概率會于明年推出的iPhone 13才會加入120Hz刷新率,同時使用LTPO技術以降低耗電。
要知道,早在2019年國產手機就已經開始采用120Hz刷新率的屏幕,今年更是120Hz刷新率普及年,已經成為旗艦機和游戲手機的標配。
在核心配置方面,消息稱iPhone 12將會采用5nm的A14芯片,無論是性能還是續航,相對于上一代A13都有質地飛躍。
在攝像頭方面,蘋果iPhone 12也有較大改善,雖然iPhone 12依舊會采用雙攝和三攝的方案,但將會全系采用7P鏡頭,相對于過去的5P鏡頭,將會進一步改善圖像和視頻質量。
更重要的是,蘋果可能會在iPhone 12取消贈送有線耳機和充電器,從而實現降價的目的,相比iPhone 11系列或將降低50美元,在價格方面的讓步將會為蘋果贏得不少好感。這次Apple Watch 6就沒有配送充電器。
瓜分華為份額 洗牌將至
非常巧合的是,9月15日華為斷供,9月16日凌晨蘋果秋季新品發布。一喜一悲,對比太明顯。
眾所周知,9月15日之后,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半導體企業不能再向華為供應芯片,麒麟9000成為最后的“絕唱”。
來自媒體報道稱麒麟9000系列芯片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盡可支撐半年左右時間。不過,又有消息稱華為趕在被禁之前將全部的麒麟芯片從臺積電運回了國內。爆料顯示,運回的麒麟芯片數量高達1.2億顆,其中涵蓋了5nm制程工藝的麒麟9000、7nm制程工藝的麒麟990等中高端芯片。
在GMS服務缺失以及芯片被斷供之后,華為手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面臨著斷崖式的下滑。來自外媒的消息稱華為計劃在2021年生產約為5000萬臺智能手機,相比2020年預期出貨量下降了74%。
據Digitimes報道稱,華為“丟掉”的份額將被三星和蘋果瓜分,尤其是高端產品市場。不過,在歐洲市場,小米、OPPO等也都會獲得不錯的機會。
根據Canalys發布的監測報告,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歐洲的份額已超越華為,以17%的市占率成為歐洲第三大手機品牌,僅次于三星和蘋果。OPPO今年二季度銷量也在歐洲同比增長了300%。
另外,今年9月初,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內部信中提到,OPPO中國區今年整體銷量預計提高至1億部,下半年銷量提高30%以上。
按照產業鏈的預計,華為禁令時間,可以讓蘋果和三星2021年出貨量,相比今年(2020年)至少多增加15%以上。
今年蘋果市場表現出乎意料,完全未受疫情影響。今年蘋果第三財季報告上,蘋果CEO庫克表示iPhone業務的增長超出了預期,其表示iPhone在五月和六月市場表現非常不錯。
從第三方數據報告來看,蘋果iPhone在中國第二季度市場表現非常搶眼。來自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蘋果雖然位列第四,但同比增長了34%,是唯二增長的手機品牌(另一個是華為)。
如果,iPhone12系列在核心配置全面升級,向5G轉型的同時,價格方面再如傳聞中的讓步,那么,蘋果搶購的熱潮可能再現,手機廠商排名將面臨再次洗牌。
3-5年后中國品牌低價手機將全面用國產芯片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最新報告稱,華為禁令將對聯發科造成沖擊,影響聯發科產品組合,而這樣的禁令也刺激了國產芯片的發展,預計3~5年后中國品牌低價手機將全面采用國產芯片。
報告中指出,聯發科 5G SoC 毛利率恐在 2021 年降至 30%,主要是因為低價、低毛利率的天璣 720 等出貨比重快速提升,加上聯發科對臺積電沒有議價力,故與高通競爭時無價格優勢,預測聯發科 2020 年、2021 年與 2022 年的 5G SoC ASP 分別為美金 32~34 元、美金 20~22 元與美金 14~16 元,低于市場的預期。
聯發科的非華為客戶訂單需求僅為華為的 70%,因高通仍為其他 Android 品牌主要 5G SoC 供應商,在華為禁令后聯發科產品組合顯著改變,因主要出貨低價手機,故聯發科的高中階 5G SoC,包括天璣 1000 系列與天璣 800,需求將下滑,也因此,盡管 5G 手機滲透率持續提升,但整體出貨量卻持續下滑,代表 5G 對換機需求無顯著貢獻。
郭明錤也指出,IC 設計國產化是中國未來 5 年的重要國家半導體政策,預期 3~5 年后,大陸品牌的低價手機將會開始采用國產 SoC,現在的痛苦可以極大的刺激行業的發展。
據產業鏈透露,由于禁令的實施,華為和中興正在加速產品中 “去美化”,降低美依賴的同時,不過由于“去美化”設計涉及的產品眾多,所以這樣的調整需要時間,為此中興和華為已經降低了相應產品的出貨量,具體來說就是,放慢了5G基站的出貨和裝設步調。
據悉,華為、中興對基礎建設需求相當重視,各種新的設計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定案(今年6、7月,相關PCB與CCL(基板)已完成新設計),相關供應商早已配合完成驗證設計,而接下來這個趨勢還會繼續下去,扭轉對美依賴的窘境。
隨著9月15日到來,在華為自研芯片制造受限的同時,包括手機SoC、存儲芯片等在內的眾多第三方芯片廠商也將正式斷供華為,而從現在開始,華為只能依賴于已有芯片的庫存來維持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