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下滑幾乎已經是一個可以預見且不可逆轉的結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整體下行的大趨勢中,仍有消息指出,華為近期給其供應鏈廠商新增了許多訂單。
為求證此事,記者對多家華為供應鏈廠商進行了采訪。然而,這些企業透露的信息卻與上述觀點有些出入。
先遇高峰
日前,一家華為手機的零部件供應商表示:“由于華為的訂單量大幅增長,產線利用率也同比提升,為此,還新增了不少產線員工負責跟進訂單生產。從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下半年華為的訂單量應該比較可觀。”
此外,DIGITIMES也在報告指出,得益于華為在第二季度連續推出了多款5G新機,且這些產品覆蓋到的價位段較為廣泛,對其產品銷量產生正向影響;加之其庫存在第一季有效去化,回補通路需求強勁。
針對華為加單這一說法,的確有不少供應商在采訪時都表明確有其事。不過,這些企業也緊接著對記者談到,雖然該客戶是有加單,但訂單量卻并不多,只是比此前預期的情況要稍微好一些,并未看到上述廠商和機構所說的大幅增長。
有知情人向記者表示:“華為此前之所以會給供應鏈加單,也只是因為物料受疫情影響短期內出現的缺口。據我們了解,華為加單的動作基本上都在今年3、4月份進行,這之后并沒有繼續,因此Q2的總體需求會呈現小幅增長。”
該知情人士繼續談到:“春節期間,國內正處于疫情爆發的階段,各個省市和地區都實施了‘封城’的防疫措施,從而使得2月到3月這段時間許多工廠都出現缺工又缺料的情況。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明顯改善,各地陸續復工復產,為解決缺工缺料的問題,3月到4月之間就涌現出很多急單,這也是華為在Q2加單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疫情給供應鏈帶來這一輪利好,但更多的還是對后期市場需求產生的負面影響。
據悉,由于海外疫情在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上旬暫未出現大規模擴散,許多品牌海外市場的銷售計劃都在持續推進,供應鏈生產備貨也如期進行。然而自5月以來,海外疫情發展愈發不受控制,歐美地區尤為嚴重,而這一地區正是華為海外市場業績貢獻的主力之一。
隨著疫情爆發,對其銷量產生的影響也接踵而至。
其供應商透露:“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影響下,華為產品出貨勢必會受到負面的影響,目前包括舜宇光學在內的主力供應商,都有許多華為的庫存產品。此前一部分按計劃備貨的產品,或許客戶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安排拉貨。”
再遇低谷
不僅第二季度如此,華為供應鏈廠商們對客戶第三季度的需求預期也不容樂觀。
一家華為主力供應商告訴記者:“其實Q3對華為來說,相對算是一個淡季,原本預期的需求量就不會太大;再加上海外地區疫情依舊沒有好轉,全球市場需求還是呈現下滑的趨勢。不論從哪方面,我們看Q3的需求都不會太過于樂觀。”
在歐美、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持續受到疫情影響的局面中,中國市場已然成為下半年所有終端品牌增加銷量的“重點對象”。一直以來,中國消費者都是華為高端、旗艦機型的主要受眾群,而今年下半年,擺在這些消費者眼前的“優質選擇”卻更多了。
誠如我們在上半年所見,海內外的幾家一線終端廠商都在促銷這件事上各展所長,尤其在第二季度,各類機型的折扣力度進一步加大。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市面上出現了折價近2000元的正品iPhone,而這樣的折扣力度,毫無疑問是能夠直接刺激到國內消費者的。
可以想見的是,終端品牌為了保障今年全年的銷量和業績表現,下半年在這些舉措上的實施力度是只強不弱的,我們也將看到品牌間上演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除了市場競爭加劇形成的影響,供應鏈更為擔憂的是中美貿易摩擦給華為帶來的沖擊。
上述供應商表示:“大環境影響到的是每一家企業,而中美貿易問題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華為。今年下半年,在需求下滑的基礎上,加上其芯片平臺需要進行切換,因此導致大部分的項目進度延后。”
行業人士也對記者指出,切換芯片平臺、廠商產能供應不足等問題,對于華為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下半年業績的影響都會比較明顯。從我們供應鏈的角度看,至少是整個第三季度,不僅不會有強勁的需求增長,還可能會下滑非常多。
事實上,在當前全球疫情走勢和中美貿易問題尚未明朗之前,對于市場的影響程度都無法得出具體的判斷,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不僅是華為,許多海內外一線終端品牌對下半年市場銷量預期都不算積極。
這也意味著,產業鏈的廠商除了需要思考如何提振業績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抗風險能力,在充斥著多種變動因素的市場環境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