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智能手機品牌這一梯隊的優秀表現,TWS耳機市場規模雖頂著疫情帶來的壓力,卻依舊呈現出喜人的漲勢。
市調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TWS耳機占據了38%的市場份額,成為最大的智能音頻設備類別;據其預測,TWS耳機有望在2020年增長29%,累計出貨量將超過2億部。
手機產業鏈的業績拐點
值得注意是,在上述提到的這一波增長中,智能手機品牌成了當之無愧的主角;Canalys分析表示,今年一季度的強勁增長是由蘋果、三星、小米等公司在本季度更加積極地轉向TWS的音頻品牌推動的。
Canalys分析師Cynthia Chen表示:“智能手機廠商迅速占領市場并不奇怪。市場領導者蘋果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它的降噪AirPods Pro表現特別出色,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為550萬;三星則通過發布Galaxy Buds +獲得了極大的推動,其音質和電池壽命得到了改善。”
其實除了讓品牌廠商迎來新的“春天”,TWS耳機市場的興起也給這些品牌供應鏈廠商帶來的了新的業績拐點。以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共達電聲、兆易創新、長電科技、欣旺達為代表的多家TWS耳機產業鏈廠商近期業績都能夠保持可觀增長。
眾所周知,2020年智能手機市場正處于疫情及中美貿易問題兩面夾擊的局面。即便品牌廠商先后通過打折降價、線上促銷等方式刺激購買,對于今年全年銷量也未能起到明顯的提振作用。
此前筆者也曾在報道中提過,在上述背景下,許多產業鏈廠商都多次接到客戶砍單的通知,部分企業上半年業績出現明顯下滑。為改善這一局面,許多廠商開始更為積極的拓展非手機業務。然而在消費電子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中,TWS耳機產業鏈卻出現逆勢上揚的局面。
由此一來,發展如火如荼的TWS耳機市場無疑受到了更多廠商的關注,現有國內一線攝像頭模組廠、手機ODM廠商都有意圖開展TWS耳機的組裝業務。
廠商眼中的“香餑餑”項目
據知情人透露,該公司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組裝相關的布局,此前先是通過收購的方式拿到了建成的廠房及部分SMT生產線;在決定入局TWS耳機市場后,又陸續對設備及產線進行了升級和完善。
“該公司現有的客戶群包含國內外多家一線手機品牌,而這些品牌也都有TWS耳機的產品推出,加上其與客戶的合作關系都很不錯,工廠也快準備好了,相信應該短期內就能拿到一些項目。”上述知情人談到。
不僅如此,5月21日晚,卓翼科技也曾發布公告,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73億股,募資金額不超過12.22億元,主要用于“武漢生產基地”、“廈門TWS耳機等物聯網產品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等。
據悉,卓翼科技廈門TWS耳機等物聯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4.22億元,使用募投資金3億元,建成后主要生產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TWS無線耳機。不久后該公司就聲稱,自主研發的首款TWS耳機ZT101-AZW即將發布,定位中端產品,并表示2020年還將陸續推出多款系列TWS產品。
看到此處,想必大家都會有此一問;眼下多家產業鏈廠商入局,能否改寫現有的市場局面?
事實上,手機產業鏈廠商近年來業務整合的動作越來越明顯,在確保主營業務發展的同時,也拓展至上下游,將多種產品通過打包等方式一起推廣給客戶。一方面是進一步深入與客戶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能為自身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
誠如我們所知,目前TWS耳機市場雖還處于發展階段,但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業格局,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幾乎被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幾家大品牌收入囊中,且這一集中化的趨勢還在繼續。
行業人士認為:“以TWS耳機市場的火爆程度和產品的利潤來看,的確會吸引不少企業入局,不過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企業作為新的參與者想要分到一杯羹其實是有難度的。”
首先,一線品牌目前的供應鏈相對來說非常穩定,而這些供應商各方面的實力和規模,在細分領域都是行業領先。這也意味著,此時參與一線競爭的門檻其實已經很高了。“除非是企業本身具備資金實力,同時擁有好的技術和優質的客戶資源。如果是一些一線手機品牌的主力供應商,應該有機會占據一席之地。”上述行業人士補充道。
其次正如前文所述,隨著產業愈發成熟,市場份額以及各方面資源都將會進一步集中化,留給二三線廠商的成長空間也會更加狹隘。如果此時入局的廠商選擇從二三線客戶開始發展業務,終端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變化或許也會供應鏈廠商的業務發展隔上一層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