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筆者查詢得知,蘋果、華為功能性材料供應商世華新材在科創板提交了招股書。
從世華新材業績來看,公司近些年來凈利潤連續三年處于下降狀態,但是從高端功能性材料產業來看,未來國產替代是必然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蘋果的帶動下,其主營業務也發生了一點的偏移,蘋果功能性材料訂單成為其業績增長的主力軍,不過,蘋果近兩年的銷量也面臨很大的增長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世華新材靠什么來維持業績增長!
世華新材IPO:凈利潤/毛利率三年連續下降,蘋果成“救命草”
據了解,世華新材是一家從事功能性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具備功能性材料的核心設計合成能力,主要產品為精密制程應用材料、電子復合功能材料、光電顯示模組材料,專注于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功能性材料。
從該公司發展歷史來看,成立于2010年,公司成立初期,產品主要應用于模切工藝制程的基礎制程材料,并于2012年打入蘋果供應鏈,同時也開啟了電子復合功能材料的研發和銷售,到了2015年,已經研發出多款應用于筆記本、手機、平板等消費類電子所需的電子復合功能材料,2017年開始研發面板顯示模組所需制程材料,并在2019年成功打入三星供應鏈。
細分來看,其中精密制程應用材料是一種對材料粘接特性、涂布克重、穩定性、潔凈度有高精度要求的功能膜類產品,可實現低中高剝離速度下剝離強度的窄幅控制,主要應用于電子產品制造過程,配合智能制造設備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
而電子復合功能材料是一種具備多種復合功能的電子級粘接產品,主要應用場景為消費電子產品內部,在狹小空間內實現客戶對粘接強度、導熱、導電、電磁屏蔽、耐候性等功能的特定要求,例如手機中各電子組件間狹小空間中實現高強度粘接、電腦電池與背板間耐熱功能粘接、FPC及芯片間導電及電磁屏蔽、手機邊框防水密封粘接等。
光電顯示模組材料則是一種主要應用于OLED等光電顯示模組的復合功能性材料,對材料電磁屏蔽功能、導熱功能、抗翹曲性能、剝離強度、耐候性等特性有較高性能要求,以滿足屏幕模組中OLED Panel、顯示屏背板與信號驅動IC芯片間熱量擴散、電磁屏蔽等復雜功能性需求,避免屏幕因高溫、電磁干擾等原因造成顯示異常、壽命折損等問題。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三星OLED屏幕模組供應鏈并實現銷售。
從業績方面來看,2017-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337億元、2.56億元和2.4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93萬、0.54萬和0.82萬,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0.87萬、0.84萬和0.73萬,報告期內公司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與此同時,其毛利率也在下降,2017至2019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61.82%、60.17%及59.32%。遠遠低于其同行方邦股份,同時,也低于行業平均值!
而從其三大產品來看,其中精密制程應用材料作為主營業務,近三年來營收一直處于下降狀態,2017-2019年下降比例達到了31%,電子復合功能材料近三年來則一直處于增長中,從2017年的5532萬增長到9335萬,增長比例達到了68%,此外,光電顯示模組材料也是其高速增長的業務之一,由于開始為三星供貨,該部分業務2019年營收增長超過了10倍!
由此可見,世華新材的第一大業務正在逐漸發生改變,其中電子復合功能材料業務的營收大幅度增長,而精密制程應用材料的營收反而大幅度縮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蘋果近些年來在電子復合功能材料方面的應用有所提升,這也成為維持世華新材業績沒有大幅度下降的重要支持。
而在客戶方面,據其表示,公司經過多年持續性的研發投入和業務積累,已經進入國際知名消費電子品牌廠商供應鏈體系,在與邁銳集團、領益智造等優質大型功能元器件廠商保持緊密業務合作的基礎上,最終應用在蘋果、三星等終端客戶,雖然一直在積極拓展新的優質客戶群體和下游應用領域,但客戶仍然較為集中。
據披露,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12%、84.86%、79.08%,公司用于蘋果公司產品的收入占比較高,蘋果公司經營情況對公司影響較大。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消費電子行業最優質的客戶之一,其手機、手表、耳機等各類產品設備從產品設計、用戶體驗等方面廣泛影響了消費電子行業,而世華新材的產品主要用于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
世華新材表示,公司的主要產能均用以滿足蘋果公司不斷增長的產品需求,從而使得公司的產品銷售在客觀上形成了對蘋果公司的依賴。 由于蘋果公司在全球范圍聚集了眾多優秀的廠商為其服務,并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較為強大的蘋果產業鏈體系,盡管公司近年來不斷拓展下游客戶范圍,但其中大部分仍為蘋果供應鏈廠商,公司對該部分客戶所銷售的產品最終應用于蘋果公司終端產品的生產和制造環節。因此,公司對蘋果公司及蘋果產業鏈廠商存在依賴,并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持續。
國產高端新材料短缺 世華新材瞄準國產替代市場
據世華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下,全球新材料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調整。新材料與消費電子、信息技術、能源、醫療器械、生物等**領域加速融合,互聯網、生物基因、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技術、新模式蓬勃興起,新材料創新步伐持續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全球新材料產業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由2016年的2.06萬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2.82萬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1.04%。2019年,全球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2.8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
不過,相對而言,我國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晚,總體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核心技術與專用裝備水平相對落后,整體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
目前,蘋果、華為、OPPO、vivo、小米等全球消費電子高端品牌的主要生產基地均位于中國大陸,中國成為消費電子終端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中國廠商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制造環節的功能性器件行業、電子零部件行業、組裝行業,上游功能性材料領域鮮有切入,由以3M為代表的國際龍頭品牌壟斷,進口替代需求強烈。
據介紹,3M、Nitto、Tesa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是行業內的先導者,在材料領域具有悠久的歷史及先進的技術能力,占據材料行業的中高端市場,并引領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部分具有研發優勢的企業通過對關鍵原材料及制造工藝的持續研究,已掌握包括精密保護材料、電子復合功能材料等復合材料核心配方與技術,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在細分領域具備了與國際一流企業競爭的科技實力。
可以看到,國內廠商在配合下游終端消費電子廠商進行材料研發與產品迭代的同時,也在積極向國外廠商壟斷更高端的材料領域布局,石墨烯領域熱管理材料、OLED顯示模組柔性顯示材料、OLED制程保護材料、半導體膠膜材料等領域均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及進口替代空間,同時也對行業中企業技術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以消費類電子為例,小型化、聚集化、柔性屏、全面屏、多鏡頭、無線充電、防水以及高續航能力等特點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發展方向,由此衍生出的對上游高精度制程應用材料、光學材料、電磁屏蔽材料、散熱材料、保護類薄膜材料材料、抗震緩沖材料等復合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也顯著增加。
正由于國內高端電子功能材料的短缺,世華新材此次募資也主要是用于功能性材料擴產和升級項目中,作為其當前業績重要支撐的業務,該項目募資就超過了5億。
據其表示,完全達產后,本項目預計能增加年均銷售收入6.34億,項目經濟效益指標為:稅后內部收益率為25.70%,稅后投資回收期為4.98年,投資利潤率為22.70%,年均利潤總額為1.42億。
據筆者觀察,近些年來,國產設備以及材料在智能終端市場的帶動下,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逐漸的從粗加工向精密設計階段發展,但整體而言,由于專利和技術積累等原因,與海外企業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對于如世華新材這類企業而言,在維持當前市場的情況下,更進一步拓展新產品線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發展的共有趨勢,諸如5G的到來,將會為這些企業帶來更多的應用市場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