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華為將啟動第二波智能手機砍單,主要針對5G手機,以消化四、五千萬的庫存。
點評:
量化庫存數據,看華為砍單原由:對于智能機廠商而言,常規庫存一般在40天左右,而華為手機2019年銷量在2.41億部。所以華為公司的合理庫存為2700萬部。如華為有4000萬部手機庫存,則其當前的庫存周期在60天左右。由于華為受GMS禁令影響,歐洲等海外市場銷量受阻,使得公司有一定渠道庫存積壓,這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據產業鏈調研,本輪華為對臺積電的砍單主要集中在麒麟990芯片,該款芯片主要用于華為旗艦機型。其中Mate 30前期規劃較為激進,現生命周期規劃降至1500萬臺左右。而我們對P40的生命周期出貨量預測仍維持在2000萬臺。
智能機廠商年初清理庫存為常態: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各大手機廠在歷年年底/年初均會清理庫存,這已成常態。2017年底安卓鏈大幅砍單。其原因在于部分機型如R11,X9s等仍采用非全面屏方案,市場反響不佳。2018年底蘋果砍單,其原因在于iPhone Xs,Xs Max等機型創新不足。而當下華為砍單集中在旗艦機型,相比往年對供應鏈影響有限。
同時,市場也有傳言OPPO大幅砍單,但據產業鏈調研,實際上是因為OPPO做了供應鏈調整,將部分MTK訂單轉移至高通。整體訂單下滑幅度不大。
本輪砍單對A股供應鏈幾無影響:華為砍單對臺灣供應鏈是利空,事實上我們了解到,除臺積電外,Novatech的手機LCD Driver芯片也有砍單,幅度在30%左右。但我們認為這輪砍單對A股供應鏈幾無影響,因為受疫情影響,大陸廠商2月份開工率不足,正好與砍單對沖。我們前期產業鏈調研了解到,為了回補2月份的缺口,有部分模組廠的產線在3月份甚至是全月無休的。
此外,我們預計今年OPPO vivo的主力機型Reno系列和X系列將在5、6月份發布。備貨高峰在Q2,亦不受影響。
相比砍單,需求端回暖更加重要:相比砍單,我們認為當下更需關注需求端銷量數據表現。疫情對手機市場的確形成了較大沖擊。通過產業鏈調研我們了解到,2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同比降幅達40%。但近幾周銷量已有明顯回暖。從周度數據來看,過年期間,即1月27日-2月2日,國內市場手機銷量數據降幅達75%。但自復工以來,需求迅速回暖。尤其值得驚喜的是在2月份最后一周,同比降幅已顯著收斂至15%。其中華為在最后一周更是有同比22%的增長。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華為砍單對大陸供應鏈幾無影響,且需求端近期有明顯回暖,預計全年國內市場手機銷量3.4億部。建議關注立訊精密,聞泰科技,藍思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歌爾股份,歐菲光,三環集團,水晶光電等標的。
風險因素:疫情影響部分核心元器件供給;海外市場銷量下修;低成本5G芯片推出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