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帶是模切中最常見的一種材料,在其應用和生產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異常,下面膠帶七種常見的異常你遇到過嗎?
一、刮痕
(一)基材刮痕:原料(金屬薄膜、塑料薄膜、布、紙)
原因:
1、原料本身就有
2、加工生產時造成
判別:
1、原料問題:刮痕長度直線解長度很長
2、加工造成:刮痕會是間斷現象,且刮痕長度和間段距離會一致很平均(導輪關系)
(二)膠面刮痕
原因:
1、底材(離型紙/離型膜)
2、加工時造成(涂膠、烘箱)
判別:
1、底材問題:在膠面刮痕上會呈現透亮平滑感,但外觀會有凸起或凹陷現象(有如像印子)
2、加工造成:呈現情況為直線一條或是橫線,仔細看會有粗造和陷下去現象加工造成刮線可分:停機線、導輪線、烘箱不清潔造成膠面刮痕、膠面刮痕。
二、折痕(壓痕)
原因:
1、原材料本身,原材料厚薄不均(包風、側邊折痕)
2、生產加工張力收放不均
3、生產加工時底材與面材在貼合時未對齊折痕以貼合輪前折痕為死折(膠面黏住壓痕),貼合輪后為活折(印子痕)
三、面材 . 膠面氣泡 . 臟污 . 氧化
原因:
1、膠水調配時攪拌時產生
2、涂膠量:速度和溫度不搭配
3、烘箱內有灰塵
4、貼合區環境不潔
5、靜電因素
判別:
1、從氣泡大小,長度及分布情況
2、臟污體積及分布方式
3、臟污黑點是否在離型膜(紙)
四、膠面寬度不足(無膠)或過寬(兩側溢膠)
原因:
1、生產時膠水槽內膠水量呼高呼低
2、膠水槽兩側檔板過松
3、底材.原材破損調整檔膠板寬度
4、收卷張力過大造成擠壓
判別:
1、整幅卷料兩側離型紙部分有明顯膠黏(溢膠)
2、切卷后兩側邊會有微黏產生及拉膠現象
3、從面料兩側可發現膠邊線彎曲不平(上膠寬度不足)
五、離型膜(紙)不良
原因
1、膜(紙)在做上離型劑涂層加工中,涂層涓目輪(網目輪)有粘黏臟污在輪上或是目輪上縫隙不夠深
2、離型劑槽內離型劑的量偏少
3、離型力過重或是離型過輕
4、PE流延(淋膜)厚度,耐溫不足在經烘箱時產生起泡現象(離型紙)
5、離型紙在烘箱時間過久產生紙脆化,或含水量過多影響離型紙軟化(單塑單硅)
判別
1、離型膜(紙)無法與膠黏劑分離或分離時會有斷裂現象, 一部分殘留于膠黏劑上(此通稱離型不良或局部性離型不良)
2、離型膜(紙)能與膠黏劑分開,但在分開過程時會發現到膠黏劑有表面有類似于氣泡破裂或是凸點現象(此通稱點狀離型不良)
3、離型膜(紙)在與膠黏劑分離時,膠黏劑會有產生膠絲現象(此稱離型過重)
4、離型膜(紙)在復卷沖型過程中或暫停時,會發現兩側有面材與離型膜(紙)分開,若機臺暫時停止時會發現從兩側分開不分會一直往中間分開,有如折痕現象(此為離型過輕,或是面材貼合時張力過大產生收縮
六、產品厚薄不均
原因
1、原材料(面材)本身
2、膠水厚度
判別
1、整幅寬(整支)膠黏卷料在左右兩側會有明顯松緊不 同現象
2、以溶劑將膠黏劑擦拭干凈測量厚度
七、膠黏物性不合要求
(一)剖離力
常規測法以302不銹鋼板(表面不能刮花,半年或一年 更換)測試,180度平行拉拔,(貼合不同材質上做測試會有不同剖離力道)
(二)初黏力
兩種測試方式:
1、滾球測試(共有32顆或是16顆大中小鋼球),與拉力機測試,滾球測試較計算單位較為繁瑣有一定號球換算力較計算單位較為繁瑣有一定號球換算力度重量
2、目前較為國際統一做法是用重量做拉力測試初黏力(測試方式與剖離力同,不同處在于剖離力測試黏貼鋼板后靜置20分鐘,初黏力黏貼鋼板后不做靜置,直接做測試)
(三)保持力
一般又稱吊掛測試,主要測試方式可分常溫25±2℃和高溫80-120℃測試,測試方式以測試的膠黏品頭尾兩端黏貼302鋼板面積各為1*1吋,中間未黏貼部分150mm,下端吊掛1kg砝碼,以膠黏產品與鋼板分離,或是膠黏產品在一定時間內(24Hor48H)膠黏產品與原貼于鋼板位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