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暴雷、聞尚破產、銳嘉科轉型……與即將到來的手機品牌廠商的5G盛宴相比,很多ODM的日子卻顯得有些悲涼。
這個先于手機品牌廠商完成洗牌的行業,TOP5之外一片蕭瑟,幾乎看不到“第二梯隊”,大者恒大的馬太效應趨勢明顯,難有新進入者,而更多的企業如今選擇或者被迫離開,余下企業在“零毛利”下激烈競爭。
沒有“第二梯隊”的行業:TOP5之外均被迫轉型
近年來,手機ODM行業加速呈現頭部集中的趨勢。根據研究機構賽諾的預測,2019年手機ODM行業Top3的份額有望從2018年的57%提升至60%。而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預測則是2019年前三位的ODM公司市場份額將達到70%。
根據IHS的統計,2015年至2018年,智能手機ODM廠商的Top3一直被聞泰、華勤和龍旗占據。2018年,前五大廠商分別為聞泰、華勤、龍旗、中諾和天瓏。從這四年的趨勢看,臺系廠商加速出局,與德、西可、銳嘉科(已宣布放棄手機代工業務轉型)明顯下滑。
2018年手機ODM廠商排名前五的廠商都在千萬出貨規模以上,隨后的廠商只有百萬和幾十萬的出貨級別,幾乎沒有第二陣營。
曾任國內知名ODM廠商高管的張強(化名)向坦言,這個行業如同“過山車”。從最開始的PCBA,到山寨手機時代IDH方案商大行其道,再到智能手機興起時,功能機照樣遍地開花,利潤頗豐,誕生富豪無數。
但隨著3G時代國產手機品牌手機出現,并將價格逐步下探,山寨機消亡后,情況開始不容樂觀。特別是后來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模式出現,手機品牌商逐步集中后開打價格戰,ODM逐漸失去話語權。
“眼見起高樓,眼見宴賓客,眼見樓塌了。”張強唏噓不已,今年他選擇從從業十余年的ODM行業離開。
通訊技術代際的更替往往催生行業洗牌。在3G智能手機的切換過程中,臺灣手機ODM產業受到的沖擊最大,核心客戶Sony、HTC、華碩、Acer等出貨量下滑,訂單開始向大陸手機ODM企業轉移,4G時代的到來更加速了這一趨勢。
IHS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15年起,以華寶、華冠、富智康為代表的ODM企業出貨量已經開始急劇萎縮,對比于大陸手機ODM公司,臺灣企業在成本以及客戶支持方面處于劣勢,進而轉向EMS代工服務。
同樣是在2015年,受國內整體經濟環境以及行業激烈競爭的影響,大陸手機ODM行業的洗牌加速。
這其中,因資金鏈斷裂宣告破產的廠商不在少數。2015年,東莞兆信通訊破產倒閉,董事長高民不堪供應商催債選擇自殺;2017年賽龍通信倒閉,創始人代小權被抓;2019年聞尚通訊宣布破產、海派通訊因母公司智慧海派暴雷而關停工廠,智慧海派原總經理鄒永杭因涉嫌合同詐騙被抓……
在手機業務遭遇下滑后,部分ODM廠商不得不開辟新戰場謀求轉型。如銳嘉科放棄手機代工領域,轉戰自主品牌和物聯網;與德在大客戶魅族聯想等遭遇銷量下滑后,開拓智能音箱等IoT領域。
IHS手機市場高級分析師李懷斌告訴記者,在目前的格局下,ODM廠商更加趨于集中,小規模的ODM廠商已經很難生存。在智能手機粗放式的規模經濟浪潮退去后,如今TOP5之外的ODM廠商幾乎都被迫轉型,智能手機也不再成為主業。
張強告訴記者,他認為除了目前的主要五大廠商之外,未來不會再有新進入的成功者。
“以前大大小小的手機廠商一大堆,ODM也多,現在全球也就五六家一線品牌廠商,因此對ODM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對于ODM廠商內部的制造能力、供應鏈管理、生產計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訂單規模大,也要求ODM廠商有很強的資金實力,規模小的公司根本接不住。”張強說。
“零毛利”下的生存法則:虧錢也要競標的生意
ODM的產品主要針對能夠大規模上量的中低端手機,如今行業的利潤率已非常之薄。
“前幾年還有2個點左右的毛利,現在幾乎完全是零毛利,招標都是平的甚至是虧的,完全靠后期的cost down(降成本)。”在一家ODM廠商負責銷售的李明(化名)告訴記者。
根據聞泰和龍旗的業績披露,兩家企業的整體毛利在6%-8%之間,這已經是效益較好的企業數字。而根據龍旗此前的招股書顯示,行業平均毛利率在10%左右。
在李明看來,這些數字都有點“虛”。“零毛利是普遍現象,其實大家在招標時的價格都差不多。只不過頭部廠商的供應鏈以及賬期會好一些,cost down會好一些。”李明說。
據他介紹,降成本的方式包括按照出貨的階段和數量階梯型的要求供應商降價,尋找第二第三的替代供應商以及縮減物料上的設計優化,在這方面,頭部廠商因出貨量大,跟供應鏈有更大的協商運作的空間。
近年來,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手機廠商推行的“open bom”的形式,以及品牌手機廠商逐漸實現包括芯片、內存、屏幕等關鍵物料的自行采購,也降低了ODM廠商通過供應鏈環節獲取利潤的機會。
“在手機廠商洗牌之前,下游供應商已經提前洗的差不多了,包括ODM供應商。隨著大客戶的集中,供應鏈上的成本優勢在減少,供應鏈環節的利潤在壓縮,必須通過出貨量來彌補。”李懷斌說。
在如今的手機廠商面前,ODM不僅失去了供應鏈的利潤,也失去了話語權。一般手機廠商的訂單都在幾百萬部,華為三星等大廠的都在千萬部級別,ODM為一款產品投入的費用動輒需要過億的資金,但手機品牌客戶在收貨之前不需要支付任何預付款,完全由ODM企業先行墊資。
“之前還有媒體報道稱有手機企業交付30%定金,其實品牌廠商早已沒有定金和預付款一說了。”上述ODM廠商人士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ODM廠商既要投入研發,擴大生產,保證產品質量;另一方面,為了爭取更多的訂單,ODM廠商需要承擔巨大的資金壓力。于是,找錢成了ODM行業的“硬道理”。
相對而言,ODM更希望獲得銀行貸款,年息在7%-8%左右,但近年來整個ODM行業的資金成本很高,銀行并不愿意放貸給這些高風險企業,因此很多ODM廠商通過尋求跟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銀行放貸。此外,可以看到一些ODM被收購的案例,如海派通訊被航天通信收購、中諾被福日電子收購,收購方國企背景的身份,也有益于其獲得銀行的貸款授信。
除銀行之外,ODM獲得貸款的渠道還包括供應鏈平臺和外部融資平臺,這些平臺利息較高,約10%左右。
脆弱的資金鏈:粗放式經營導致的危機
如果說獲得貸款各有門路,是一個技術活,那么如何讓這些資金健康地流轉起來,抵消貸款的利息,并通過規模化的訂單獲益,則是ODM廠商接下來要面對的挑戰,這更像是一門藝術。
聞泰、華勤等披露的業績顯示,利潤率大概在2%左右,如果按照前文所述銀行放貸在7%-8%的利息,那么至少要在一年的周期內周轉三到四次才能保證不虧錢,如果是外部借貸,周轉次數更高。
因此,ODM良性經營必須保證穩定而快速的流水,非常考驗資金和庫存周轉,跟公司的物控計劃、物料的配套能力有很大關系,供應鏈的管理也成為考核ODM能力的核心指標。
“一個手機中有大小幾百顆物料,如果有一兩個沒有到,其他就只能壓在倉庫,無形中造成了資金占用,期間還伴隨著物料價格漲跌的風險。”李明說。
但很大程度上,ODM廠商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主要原因在大部分ODM廠商都從山寨機時代成長起來,行情好的時候錢太好賺,本身的業務和經營模式就比較粗放,長期以來忽視了在資金以及供應鏈管理方面的體系和人才的建設。
張強對此表示認同,他曾服務的企業,高光時刻是排名前三的ODM廠商,年出貨量3000萬,中興、聯想都是其大客戶。但因為粗放式經營,屬于資金和供應鏈的管理,業務鋪開之后多地建廠擴大規模,但隨著中興遭禁后砍掉ODM業務以及聯想銷量下滑,公司很快陷入低迷。
“以前資金管理財務很少去看,業務鋪開流水大起來的時候也沒有管起來,等到發現后再想找專業資金管理人員時已經回天無力了,因為已經沒有錢給他去管了。”張強說。
這種粗放式的經營還會導致另一種結果:缺乏精細化管理ODM生產進度延后導致交貨推遲,客戶付款還沒有收回,供應商的賬期已到,針對于ODM而言又是一筆資金壓力。如果ODM廠商自身狀況良好,可以先行支付供應商,否則只能拖欠供應商付款。
相對而言,ODM廠商在供應商面前擁有話語權,而據了解,供應商對于逾期付款一般也沒有辦法,不到萬不得已只能選擇等待。ODM廠商經常會推遲付款給供應商,轉而將資金投入規模擴建或其他投資。
ODM的這種模式在企業業務發展順利的情況下還能夠維持運轉,但如果遭遇客戶方面市場份額下降,訂單減少,經營便會面對壓力,如果找不到資金,企業很快便難以為繼。于是有的企業鋌而走險尋求高額借貸飲鴆止渴,最終陷入供應鏈斷裂的危機。
“毛利將很低幾乎就靠流水來轉,但是如果自身都沒有資金,客戶也不敢下單,供應商因長期收不到回款便會卡貨,引發債務危機的惡性循環,資金鏈迅速斷裂。這些年東莞兆信、聞尚、賽龍、海派等廠商因資金斷裂而破產或倒閉幾乎都是這個原因。”李明表示。
據張強回憶,這種情況在若干年前日子好過的時候并不存在,品牌廠商利潤好,產業鏈的每一層都有利潤,賺錢比較良性,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縮減,收款和付款的現象便開始發生。
頭部廠商的機會:未來的增長點在哪?
山寨機時代誕生了一大批IDH方案設計公司,后來隨著國內手機品牌的逐步建立,包括聞泰、龍旗、賽龍等一些設計和制造能力較強的IDH公司開始轉向ODM。IHS的數據顯示,目前ODM行業出貨量約占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四成,全部來自中國大陸ODM。
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給消費者帶來切實的好處,那些深受百姓歡迎的爆款千元機背后,ODM廠商功不可沒。
如今,手機ODM格局恒定,TOP5之外已難有新進入者,未來行業的競爭將主要在現有玩家中產生。
目前,聞泰、華勤穩健經營,資金充裕,借助于其供應鏈優勢以及客戶基礎,積極擴充其關聯業務,如平板,服務器、筆記本電腦,IoT以及車聯網產品等作為新的盈利點。聞泰在收購安世半導體后,有望兩翼齊飛,而華勤在走富士康的路線,手機平板,筆電、服務器統統包攬。
龍旗近年來依靠小米快速起量,但相對聞泰和華勤而言實力稍弱。龍旗偏重于研發設計,但關鍵物料采購比例較小,供應鏈管控相對較弱,客戶群體比較單一。
“龍旗現有主要客戶之一小米本身open bom的低利潤模式使得ODM收益空間小,聯想近年來又比較失落,現有客戶MOTO、LG、華為訂單量也不大。在缺少客戶訂單的情況下,供應商一側就不會拿到好的價格,在客戶項目招標時就處于弱勢。”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中諾2014年在被上市公司福日電子收購后,背靠國資背景的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具有足夠的資金保障以及供應鏈方面的支持,近年來上升勢頭較快,每年以約50%的速度向上增長。2018年中諾參與華為入門級智能機項目,根據IHS的統計,2018年中諾智能機整體出貨量超過1500萬部。但目前而言,客戶群體相對單一,除華為外,還有小部分的聯想出貨。
天瓏目前主要經營自有品牌Wiko和Sugar,主要ODM客戶在印度等海外市場,但去年海外市場受到華為、小米等影響,出貨量下滑。有消息稱天瓏有意爭取國內手機廠商的訂單。
一個利好的消息是,去年起包括三星、OPPO開始由自研到與ODM合作,vivo表示也在考慮放單給ODM,2019年起,LG、諾基亞等手機品牌也開始全面尋求ODM的合作,這將給ODM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而這些產能也將被頭部的ODM廠商消化。能否獲得這些大客戶的訂單,將直接導致ODM廠商的出貨規模和營收水平。
據了解,三星陸續關掉天津和惠州工廠之后,自2018年起開放ODM項目,訂單主要被聞泰、華勤等獲得。與大部分手機廠商對于ODM的方式不同,三星將物料采購完全交由ODM廠商,這也將給ODM廠商帶來利潤空間,聞泰、華勤將是主要受益者。
在資本市場層面,對于TOP5而言可能今明兩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科創板較為寬松的準入政策可能會讓這些廠商實現上市夢,目前聞泰是TOP5中唯一的上市企業,龍旗、天瓏、中諾都曾沖擊IPO,但均以失敗告終。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并不看好,難點在于,如何把一個針對中低端手機、利潤微薄的代工企業,包裝成一個高逼格氣質的科技創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