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繼美國將中國輸美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加征25%關稅后,美國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讓這場兩國之間的戰爭,延燒到相關供應鏈,其中,鴻海恐將成為最大受害者。
對于蘋果及華為的狀況,鴻海官方并沒有響應。不過,蘋果占鴻海營收比重約50%,加上美國又是蘋果iPhone第一大市場,換言之,當在中國生產完的iPhone要輸往美國銷售,這25%的關稅,如果轉嫁到終端售價上,勢必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連帶拖累了銷售狀況,如此一來,反倒讓貿易戰的臺風尾,掃到iPhone組裝廠身上,而鴻海因為是蘋果最大組裝廠,受傷程度恐怕也不會比蘋果少多少。
其中的關鍵在于,鴻海為蘋果組裝iPhone的生產基地,幾乎都在大陸,主要在深圳跟鄭州,即使傳出鴻海也已經在印度為蘋果準備好了新的生產基地,但是以規模、員工熟練度來看,完全無法成為取代大陸,更何況,現在貿易戰全面開打就迫在眉睫,印度基本上也是緩不濟急。
至于華為,鴻海則由旗下工業富聯(FII)為其代工局端設備,包括基站等,另外富智康,也為華為生產智能手機,雖然從營收比重來看,華為約占工業富聯營收的10%,也占富智康約3%營收,或許不是太高,但是在貿易戰仍沒有終止時間的狀況下,華為的銷售表現是否能延續之前的表現,也不無疑問,因此供貨商也難保不受沖擊。
整體來看,鴻海雖然不是在這次貿易戰雙方國家所要打擊的目標,但是卻被兩邊的流彈所波及,如果貿易戰繼續惡化,對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來說,這次鴻海面臨的危機,恐怕不比2008年的金融海嘯來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