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官网,美妙人妻系列100部,大屁股videoshd,极品粉嫩一线虎白

富士康 工業富聯(601138)上市首日:股價大漲

發表時間:2018/6/8 瀏覽:9484

標簽:富士康 工業富聯  所屬專題:行業熱點

富士康 工業富聯(601138)上市首日:股價大漲

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如能轉型為科技驅動的生產型服務企業,具備和通用電氣(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一樣的制造+服務能力,這無疑會成為商業史上激動人心的一幕。

6月8日,超級獨角獸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601138.SH)正式登陸A股,股票簡稱“工業富聯”。公司A股總股本為19.695億股,發行價13.77元,早市開盤,富士康股價大漲44.01%,到達19.83元,總市值為3905億元,超過海康威視,成為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科技企業。

工業富聯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集團(2317.TW,下稱“鴻海”)的子公司,位于深圳的富士康集團則是鴻海在大陸的主要制造基地。富士康最為外人所熟知的標簽是蘋果手機代工廠,來自蘋果的生意占富士康總營收的一半左右,長期背負“血汗代工廠”罵名。

就在A股敲鐘前三天,富士康舉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30年慶典,郭臺銘在現場稱,今天的富士康需要的不僅僅是體質強健的工人,而是高級人才,幫助富士康完成由代工廠向智能制造科技型公司的轉型。

68歲的臺灣鴻海集團創始人郭臺銘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跟制造業融合起來,即工業互聯。郭臺銘還希望,可以將其傳統專業知識打包,向其他工業公司銷售“智能制造”服務,包括全自動化工廠。

2017年12月6日,鴻海將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注入工業富聯。2017年鴻海營收1589億美元營收3545億元人民,這意味著鴻海將自身三分之一左右的業務注入了新公司。

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如能轉型為科技驅動的生產型服務企業,具備和通用電氣(GE)、西門子等工業巨頭一樣的制造+服務能力,這無疑會成為商業史上激動人心的一幕。而富士康漫長代工史所形成的路徑依賴、中低端員工為主的人才結構、單薄的研發基礎和研發投入,是市場對其能否完成烏雞變鳳凰式的脫胎換骨的主要疑慮。

工業互聯新戰略令外界興奮。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工業富聯此次IPO發行股份數為19.695億股,發行價13.77元,募集資金272.53億元。目前,已有20家戰略投資者共認購5.91億股戰略配售股,對應募資資金為81.35億元,戰略投資者包括中央匯金資管公司、上海國投協力投資基金、中國中車、中國鐵路等國家,以及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公司。

富士康歷史上第一位CMO袁學智在2016?年底加入富士康,負責夏普品牌行銷事務。數月前,他向記者回憶,當時,郭臺銘對他說,五年后的富士康和今天給蘋果代工手機的富士康,將會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無論如何,登陸A股,徹底融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大潮,可謂富士康的全新契機。

郭臺銘的苦心和野心

這是郭臺銘主導的第三次轉型。1974年,郭臺銘在臺灣地區草創塑膠企業鴻海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上世紀90年代轉型為連接器制造商和機構件制造商。本世紀初,鴻海提出轉型為高科技服務公司。2010年后,嘗試推出自有品牌。2016年,富士康收購夏普,這是郭臺銘打造面向2C市場自有品牌的第一步。郭臺銘稱,鴻海將成為“一家全球創新型的人工智能平臺,而不只是一家制造公司”。

上世紀90年代,鴻海生產重心移至大陸,設立富士康集團,鴻海持股94.2%。本世紀后,其生產基地由廣東擴展至江蘇、上海、湖北、河南、河北、四川、山西等地,發展成百萬員工的全球最大代工企業,營收占全球電子制造代工市場的三分之一左右。

富士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成了廉價勞力的符號,一部售價500美元的iPhone,制造商富士康只能拿不到10美元,這樣的說法廣為流傳,讓人一提起富士康就想到低端加工業。

富士康還背負著血汗工廠的惡名,2010年的“十連跳事件”(富士康深圳基地半年內有十名員工跳樓自殺)讓富士康成了眾矢之的。2012年,紐約時報駐華記者以一篇《蘋果的血汗代價》贏得了當年的普利策新聞獎。雖然此文重點針對的是蘋果,但也令富士康的公眾形象蒙羞。

2010年之后,大陸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開始短缺、工資大漲,土地環境匯率等成本也大幅上揚,富士康所在的電子設備制造業也進入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巨變期。富士康運營成本驟增。該公司的凈利潤從2009年的7.9%下降至2017年的不到5%。

富士康的主要客戶包括蘋果、華為、聯想、亞馬遜、思科、戴爾、諾基亞等,客戶集中度很高,來自前五名客戶的營業收入占總收入的七成以上。

其中,蘋果的興衰尤其決定富士康的成敗。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富士康股份正在履行的銷售訂單前三位均來自蘋果公司,正在履行的采購訂單前三位同樣來自蘋果公司,而且蘋果銷售訂單和采購訂單金額遠超過其他客戶。近年來,手機市場競爭加劇,蘋果銷量開始下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近幾年,蘋果不再完全依賴其代工,轉而把一些訂單分給其他的一些小型代工企業。

種種原因之下,富士康的轉型既是順勢而為,也是形勢所迫。

一位接近郭臺銘的臺灣人士告訴記者,郭臺銘推崇孫正義,二人有諸多相似之處,比如野心大、下手狠。

短短數年間,從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到醫療健康、AI、5G、電動汽車,郭臺銘的投資與布局幾乎沒有邊界。富士康CMO袁學智數月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提及,郭夫人因乳腺癌去世后,郭成立了一個基金,建設了一個有機農場,甚至在這個農場開發了“蟲臉識別”技術。

郭臺銘給鴻海設立了非常多的目標:他希望夏普稱霸電視業,做強手機業務;希望鴻海以“云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為戰略主軸,以全世界為舞臺,打造科技日不落帝國。

明照資本(三一重工旗下的風險投資機構,主要投資方向是智能制造以及物聯網)投資總監吳志宏向記者分析,工業制造屬于物理型公司,而工業互聯網屬于數字型公司,估值體系不一樣,“工業制造公司通常按照收入和利潤來進行估值,工業互聯網公司則是按照連接數以及數據量去估值。二者估值差距可達數倍”。

他認為,以工業互聯網公司為主體上市,能夠幫助工業富聯取得更高的估值。原因在于,制造業毛利趨于一致,想象空間不大,而且越是大公司越難。

正在與富士康合作開發智能耳機解決方案的東方酷音創始人李斌稱,幾年前富士康代工烙印很深,現在更像一個產品運營公司,這為轉型提供了基礎,“富士康不缺錢”。

3月初,工信部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研討會上透露,將根據國務院“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戰略部署,加快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積極推進“十大重點設備上云”等工作。

富士康的臺灣同行廣達的一位資深人士對記者評價,郭臺銘是一個冒險家,冒險家的特質是在正確的時間節點出手。以臺資公司的微妙身份選擇中國產業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合適節點進入,郭臺銘的這次出手十分精準。

A股如何助力富士康

2017年12月6日,鴻海將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等2B類業務注入工業富聯。包含夏普、諾基亞等手機品牌2C類業務則留在了中國臺灣上市的公司。

從工業富聯近三年各業務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通信網絡設備業務是其支柱,第二大業務云服務設備業績壓力巨大,毛利率只有不到5%,但通過A股上市將獲得橫向市場拓展機會;精密工具和機器人雖然規模很小但利潤很高,將是富士康著力拓展的業務。

2017年,工業富聯總體營收3530.8億元人民幣,其中,通信網絡設備營收為2145億元人民幣,占比60.75%,云服務設備(包含傳統服務器)1203.9億元人民幣,占比34.10%,精密工具與機器人收入9.66億元,占比0.34%。

超過3500億元年營收的體量確實巨大。在當下中國,能超過富士康的科技或制造企業恐怕只有華為(2017年6000億人民幣),其他知名科技公司如聯想、百度、阿里和騰訊的年收入均未超過3000億。

郭臺銘希望借助這三大2B類業務打造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提供工業制造平臺。

富士康主營業務中占比最大的手機代工業務顯然已經不是郭臺銘的目標。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認為,郭臺銘的最大目標是抓住大陸云服務器設備井噴機會,由此前OEM代工模式繼續向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制造商)深度轉型,在此基礎上,再抓住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領域的新機會。

OEM和ODM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是由委托方提出產品設計方案;而后者從設計到生產都由生產方自行完成,在產品成型后被客戶買走。相對于前者,后者意味著更高的技術和設計能力。

大型互聯網公司和公有云服務平臺巨頭的出現催生了這種需求,因為它們的云設備使用數量實在太大了。

例如,亞馬遜的數據中心有接近300萬臺的服務器,而市場調研公司IDC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全球服務器發貨量也只有284萬臺。

出于成本的考慮,大型互聯網公司直接向ODM代工廠采購服務器存儲網絡等IT設備,這些設備不屬于任何一家傳統IT廠商,沒有品牌,所以又俗稱“白牌機”。

市場調研公司IDC將這種采購模式命名為“ODM Direct”,IDC全球服務器季度報告顯示,到2017年第四季度,服務器ODM Direct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0%。

繞過品牌商,直接向最終用戶供貨的ODM模式顯然利潤更高。目前,富士康毛利率10.14%,凈利率5%左右,在代工廠行業處于中游水平,但完全無法與它在2B領域的大客戶相比。以富士康大客戶思科為例,思科產品毛利率能超過60%,凈利潤率20%左右。

富士康已經把思科、亞馬遜、HPE、戴爾發展成客戶,下一步,它希望能抓住阿里云、騰訊、百度等中國大型客戶。而BAT對富士康也顯露了濃厚興趣:工業富聯20家戰略配售投資者中出現了百度阿里騰訊,三家互聯網巨頭各自認購了2178.6萬股,認購金額均為3億元,鎖定期為36個月,這給BAT與富士康未來的合作帶來了許多想象空間。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劉旭濤告訴記者,目前,ODM市場份額在中國遠不如在美國高,以x86服務器市場為例,ODM Direct目前占比不到5%。ODM廠商空間巨大。

中國本土服務器廠商給BAT的價格已經足夠低。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華為、新華三等服務器廠商人士告訴記者,因為利潤過低,除了浪潮,本土服務器廠商對爭搶BAT市場的積極性大不如前,甚至在往后退。

“現在阿里和百度的服務器供貨主要是浪潮和ODM廠商,騰訊和電信今年也開始了。”一位熟知ODM市場的行業人士向記者透露。

劉旭濤表示,ODM廠商要在中國拓展白牌機市場,核心要點有二:建立完善的供貨和售后體系;加強設計開發能力。

到目前為止,富士康、廣達在內這些中國臺灣代工廠在國內幾乎沒有啟動相關售后體系的建設,但富士康A股上市之后比廣達等競爭對手更有優勢去爭奪這塊市場。

更重要的是,ODM廠商要具備較強的設計開發能力。例如,亞馬遜、谷歌、微軟都對外提供AI服務,為支撐這一服務,底層可能使用了多種類型的服務器,有些服務器采用的是英特爾處理器,有些可能采用的是英偉達處理器,還會配備自研AI芯片的服務器等。

“這對ODM廠商意味著需要針對每一種類型服務器配備一個研發團隊,投入很大,要求很高。”IDC中國臺灣全球企業級研究部資深市場分析師高振偉向記者解釋說。

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富士康在A股上市,帶來的是轉型需要的資金、人才和市場。

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新公司計劃募資272.53億元,主要用于8大部分20個項目,其中智能制造類的項目共投資164.58億元,超過總投資的60%。另一個投入重點是通信網絡及云服務設備項目,投資 49.67億元,占總投資的近五分之一。

這條路徑的最大挑戰是研發能力。目前尚不清楚工業富聯會將多大比例的籌集資金會投往研發,但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研發投入每年都超過10%,按照這一標準,以及工業富聯現有收入水平,工業富聯需每年投入3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工業富聯2017年的研發收入比僅為2.24%。

工業富聯招股書中所列舉的三大業務中,精密儀器與機器人業務過往三年收入占比為0.27%,但利潤占比約為1.3%,其接近50%的毛利率也遠超通訊網絡設備(約13%)和云服務設備(約5%),因此,盡管在收入和利潤中占比甚少,但依然被單列為三大業務之一。

工業富聯發展機器人業務符合其邏輯。富士康是較早研發和使用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經理戴家鵬博士從2004年加入富士康,被視作鴻海精密工業機器人之父,戴家鵬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富士康2007年就在生產線上應用了第一臺機器人,在2012年前后,產量達到峰值,年產超過1萬臺,其后維持在每年數千臺的水平。此次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15年-2017年,富士康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為6600臺、3800臺和3500臺。

在應用方面,機器人主要在替代所謂3D(危險,dangerout;骯臟,dirty;困難,difficult)環節發揮作用;結合自身電子產品加工為主業的特點,富士康的機器人應用主要以3C領域機器人為主,在這一領域,富士康本身深厚的制造經驗積累,是其機器人業務的核心優勢。

機器人帶來的投資回報也相當可觀,工業富聯招股書信息顯示,2017年其機器人平均單價為7.8萬元,而據其披露的薪酬及員工總數測算,其年人均薪酬為8.46萬元,若按照一個工位一臺機器人替代兩名輪崗工人簡單計算,不到半年即可收回投資。戴家鵬還對記者強調,機器換人并不是它正確的價值,而是機器與人帶來效益的提升。

2011年,郭臺銘就提出用100萬臺機器人替換生產線上的工人,這一目標非常宏大,不過進程緩慢。

2013年,曾在海爾集團負責智能制造業務的新制造商學院院長曾玉波代表海爾與富士康交流時曾被告知,富士康自產的機器人(Fox-bot)應用已經達到1.5萬臺,而當時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還在爆發前夜,主流機器人公司出貨量不到1000臺。

去年6月,郭臺銘在中國國際大數據峰會上公開透露目前生產線上應用的機器人數量是“才有5萬臺”。

招股書信息顯示,此次上市募資將投入20個項目,合計擬投資272.53億元,其中10個智能制造相關的研發、升級、擴建項目擬合計投資164.58億元,占據總投資的約三分之二。這10個項目的投資中,設備購置安裝投資占據大頭,其中包括相關自動化設備的投資。因此,從募資用途來看,機器人業務相關的投資,依然以滿足富士康內部需求為主。

固高科技機器人事業部經理劉越告訴記者,工廠自動化產線上的機器人的系統集成一般是由負責精益生產的工業工程(IE)部門來統籌,工業工程團隊會將產線工位上操作人員的工作分解成標準動作,了解產線的工藝流程、節拍、產能等關鍵因素,才能知道產線需要多少機器人、如何布置機器人。不同行業的流程不同,任何一個做自動化升級改造的工廠,一定需要一個強大的工業工程團隊,才能推動工廠的自動化。這也是制造企業自身發展機器人業務具有一定優勢的原因所在。

此次募資,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投入,無疑將進一步加深其機器人領域的積累,曾玉波表示,富士康有足夠大的體量來支持它的機器人研發制造體系和產品不斷優化。

能輸出工業互聯網能力嗎?

在過會審核時,發審委要求工業富聯進一步補充披露有關通過工業互聯網形態提供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的具體內容、層次、面向用戶群體、如何推廣獲客、目前業務發展情況。因為工業富聯稱要基于自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向中國制造業同行輸出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工業富聯在招股書中寫道,該公司2015年開始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并于2016年1月正式將平臺應用到了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目前已陸續在各制造基地引進。

根據招股書的介紹,工業富聯BEACON目前主要為自用,其作用主要是提升富士康生產品質和效率,但正處在整合提升已有平臺水平到未來向外部開放的節點上。

中國信通院一位工業互聯網專家向記者表示,工業富聯作為電子設備制造大廠,有引入工業互聯網的需求,同時由于占據了電子設備制造產業鏈多個環節,擁有大量設備和數據,也有引領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基礎。而且,在現階段,工業互聯網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工業富聯如果能做到把BEACON真正用起來,就占據了不錯的戰略制高點。

工業富聯也提到對外輸出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其組織架構上設立了科技服務事業群,之下包含工業互聯網市場營銷事業處、物聯網/5G解決方案事業處兩大組織,定位應在于輸出技術服務。

通常,一家科技公司對外輸出軟件解決方案服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為用戶定制私有的解決方案,另一種是以通用軟件產品或通用平臺服務的方式,體現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那就像GE、西門子那樣,志在搭建一個通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去對外提供平臺服務。

兩者的難度都很大,都需要富士康徹底轉變為一家軟件公司。如果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野心是后者,那將是一種最名副其實、最理想,也是一種難度最大的轉型。先行者GE Predix平臺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在這條路上都走得甚為艱難,且前途未明。

GE的Predix業務現在還不能算成功,經歷早期激進步伐之后,去年開始,Predix業務收縮,聚焦至GE自身航空、能源等核心業務的客戶上,減少了其他板塊的投入。GE經營狀況和股價也至今低迷。工業客戶復雜多樣的需求,讓這工業云平臺很難如消費互聯網的操作系統一樣有簡便的收費模式。

“在工業領域指望做一個通用平臺打天下很難,與之前舊系統的兼容也困難,制約也多。”埃森哲大中華區數字服務總裁俞毅告訴記者。

此外,平臺本身并不是決定因素,平臺上的應用是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是否能創造足夠豐富的生態,將成為平臺吸引更多企業入駐的關鍵因素。

俞毅認為,面向個人用戶的互聯網能夠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支付、物流等周邊系統的成熟,而在工業領域,從產品的生產端到消費端各個環節數字化轉型程度不一,有些才開始蓬勃發展,例如各種工業設備上的嵌入式軟件,因此,深入各個環節去推進智能制造,去捕捉目前的痛點,或許更有機會。

不過,工業富聯作為制造業打造工業互聯網也有天然優勢,最明顯的便是現場掌握海量的數據和深厚的工業工程積累。曾玉波對記者表示,相比其他公司,富士康作為制造企業,從0到1是容易的,難的是從1到100。

李斌認為,做工業互聯網,小公司只能被生態,只有巨頭才有能力接入更多公司,盤活生態。

相對來說,工業機器人業務可能是工業富聯更快輸出的一塊業務。

目前,工業富聯外銷的機器人在市場中存在感并不強。但從內部使用到對外推向市場成為成功的業務也不乏先例,在3C機器人占有一席之地的雅馬哈機器人,其業務最早誕生于雅馬哈自身的摩托車裝配需求,如今逐漸發展成為電子裝配領域工業機器人的重要玩家。

但富士康的機器人能夠贏取多少外部市場,還需要時間檢驗。

德國工業機器人和設備與系統技術公司庫卡的一位銷售經理對記者表示,相比汽車領域,中國電子行業尚未完全實現自動化。這意味著電子行業會有爆發式增長。

汽車領域機器人更多看重負重與穩定性,且一款車型生產周期較長。3C領域機器人產品對重量要求不高,更看重靈活性、可拓展性,消費電子迭代周期很快,更看重機器人配套系統集成。

而在這一領域,傳統四大家族并不具備優勢,愛普生、雅馬哈是3C領域兩大主流品牌。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博眾精工是蘋果手機生產線最大的自動化供應商,但這家公司并不生產機器人,每年都會采購數千臺愛普生機器人用在手機生產線上。

不過,四大家族也正在加緊布局,包括ABB、庫卡、安川都推出了面向這一市場的小型機器人產品。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一般分為減速器、電機及其驅動以及控制器,有與富士康合作的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工業富聯主要掌握控制器技術,電機及驅動主要采購三洋品牌,減速器以哈默納科(Hamonic Drives)供應為主。戴家鵬曾向記者透露,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中,工業富聯完全自己做的就是控制系統,公司會考慮借助供應鏈來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記者接觸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用工業互聯網的方式將富士康旗下2B資源打包在一起略顯生硬,手機代工業務和云服務器、機器人等業務之間未來有整合成一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的機會,但眼下還將是各行其是向外拓展的漫長過程。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評論:( 請您說點什么吧!)

評論 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請登錄 企業會員個人會員

周興進 發表于:2018/6/9 21:09:42
呵呵!了解了
林光青 發表于:2018/6/9 12:33:55
管他的,不關我什么事。
周先生 發表于:2018/6/9 11:39:23
還是需要經常了解客戶信息,不然生意不好做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佳木斯市| 衡南县| 大田县| 绍兴县| 濮阳市| 普陀区| 资兴市| 同江市| 沙田区| 民权县| 中江县| 双鸭山市| 蚌埠市| 盐池县| 垣曲县| 信阳市| 平塘县| 甘泉县| 庆阳市| 长春市| 大宁县| 龙游县| 长宁区| 鄂托克旗| 庆元县| 桦川县| 房山区| 永年县| 托里县| 广安市| 唐河县| 广丰县| 梁山县| 平和县| 芜湖市| 彰化市| 鄄城县| 陵川县| 安乡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