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3月8日公布最新前200大供應商名單,臺廠進榜家數從去年的39家增至今年的42家,以泛鴻海集團最多;陸廠則較去年減少五家、降為21家。
翻開這次蘋果這次長達30頁的供應鏈信息,中國臺灣進榜廠商均為老面孔,包括臺積電、大立光、鴻海、和碩等,加上景碩、新至升、建準、谷崧、兆利、白金科技等回鍋進榜,合計共42家廠商入列;雙鴻、富佑鴻、晶技等則遭踢出前200大。
根據蘋果2018年2月公布的最新供應鏈名單中,中國臺灣代工廠中有鴻海、和碩、英業達、緯創、廣達、仁寶入列,半導體廠臺積電;光學鏡頭大立光、玉晶光。
中國臺灣零組件廠有奇鋐、華通、嘉聯益、可成、正崴、谷崧、達方、臺達電、順達科、鴻騰、臺郡科、兆利、景碩、健鼎、光寶科、良維、立訊、美律、致伸、瑞儀、新日興、新普、建準、欣興、精元、臺灣穗高、TPK、國巨、耀華、鈦鼎;包材廠正隆 ;其他則是正美集團及南亞塑料。
中國大陸方面,去年在前200大供貨商之列的德賽電池、金龍控股、東山精密、Panel Electronic、裕同包裝科技等五家公司今年均未進榜,使得中國大陸供貨商總數,由去年的26家降為21家。
業界指出,中國大陸廠商近年來逐漸打入蘋果供應鏈,但無論從供應鏈家數或供貨零組件的重要性,均難以趕上中國臺灣廠商腳步。 其中,又以PCB以及半導體最為明顯,顯示臺廠仍保有領先優勢。
據悉,蘋果公布的前200大供貨商是依據年度全球采購材料、零組件、制造與組裝等情況,編制更新供貨商名單。
名單顯示,鴻海富士康集團相關制造據點為27個、鴻海集團旗下的FIT則為四個,至于夏普則為五個、康達智一個,合計泛鴻海集團據點為37個,較前一年度的34個增加,是報告發布以來最多入列的一次,并串連中國臺灣、日本、巴西與中國大陸、 越南等地。
蘋果也將供貨商臻鼎控股旗下子公司鵬鼎納入200大行列,并列出三個工廠分別在秦皇島、淮安、深圳;蘋果更在報告中表示,鵬鼎是一家環保意識領先的供貨商,目前已與蘋果合作制定準則,并在表現上超出蘋果要求的計劃, 項目則包含相關廢水回收達58%以及廠區綠化等方面。
點擊下載:2018年蘋果供應鏈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