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手機市場最早是由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主導,之后是三星與黑莓,然后本地品牌興起,現在則是中國手機當家,競爭態勢空前激烈。
印度手機市場最早是由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主導,之后是三星與黑莓,然后在地品牌興起,現在則是中國手機當家,競爭態勢空前激烈。
印度Micromax信息公司2013年曾聘請好萊塢明星休杰克曼為品牌代言人,到2015年時Micromax已取代三星,成為印度最暢銷手機品牌。 同時,Karbonn、Lava及Intex等在地平價手機品牌也逐漸侵蝕諾基亞、摩托羅拉與宏達電的市占率。
但好日子只維持兩年,之后印度手機制造業開始走下坡;近幾個月中國手機賣得最火,消費者現在偏愛歐珀,Micromax已淪為C咖;中國手機擁有強勢品牌,且采用「順口溜」廣告詞,成為大眾的最愛。
國際數據信息公司(IDC)指出,今年第1季三星稱霸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市占率28.1%,但中國的小米、維沃、聯想及歐珀的市占率分別達14.2%、10.5%、9.5%及9.3%,而Micromax、Intex及Reliance Jio等印度本土品牌已被擠出前五名。
Counterpoint市場研究公司指出,2016年第4季中國品牌手機在印度的總市占率達46%,遠高于一年前的14%,吃掉三星及印度在地品牌的市占;成功原因包括強力營銷及通路推廣,且零組件供應充裕。
歐珀等中國業者之前幫印度手機公司代工,現在不僅聚焦于直接銷售,還致力于挑戰中、高檔市場。
顧能顧問公司主管古普塔指出,歐珀、小米和金立的手機設計具有「全球感」,且重量輕,是印度品牌難以做到的特點;且中國手機業者非常重視印度,不再只以低價手機淹沒市場,消費者因而涌向中國品牌;本地業者必須奮起直追。
印度手機市場最早是由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主導,之后是三星與黑莓,然后在地品牌興起,現在則是中國手機當家,競爭態勢空前激烈。
重要的是印度市場還有成長空間。 Counterpoint估計,2016年12月印度手機用戶達3億人以上,比一年前增加18%,同期間全球僅成長3%;且去年印度曾一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僅次于中國。 顧能指出,由于市場進行整并,且4G迅速推出,需求將繼續成長,預估2018年智能手機將占印度整體手機市場的62%,高于2016年的50%;但以印度總人口來看,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僅約25%,對業者將持續發揮吸引力。
小米今年3月在安得拉邦Sri City設立第二廠,宣稱現在每2秒就能組裝好一支手機。 小米迄今已在印度投資約5億美元,剛開始是靠網購,現在計劃兩年內設立100家專賣店。 小米希望25%的業務來自實體店面,最終目標是網絡與實體通路各半。 金立集團計劃未來兩年間斥資50億盧比在印度北部設廠,以便銷往印度、非洲及東南亞。 目前金立在印度銷售的手機是由鴻海及Dixon裝配,今年元月底時有1,200萬用戶,2017年目標是成長2.5倍。 維沃2015年在德里附近成立第一廠,迄今已投資12.5億盧比,月產125萬支,正考慮設第二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