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手機市場華為OV領跑。近日,迪信通聯合零點有數針對旗下全渠道銷售數據發布了5月手機零售指數報告。報告顯示,華為品牌憑借23%的銷量穩居銷量榜榜首,vivo和OPPO分別以17.3%和17.1%獲得亞軍和季軍。小米和榮耀分別占比7.2%與6.9%,這是小米在落后了榮耀將近兩個季度后第一次在線下市場份額反超榮耀。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于資金缺乏以及溢價能力的缺失,樂視和酷派在2017年銷量急速下滑。可見,在國產手機行業瘋狂爆發的背后,市場不光有餡餅,未來什么樣的國產廠商能笑到最后,也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華為OV越來越強,國產手機馬太效應凸顯
智能手機市場再次進入大變局時代,國產手機形成了以華為、OPPO、vivo三大廠商為主導的“三足鼎立”新格局,他們成為了消費升級時代的市場紅利收割者。知名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日前發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報告。報告顯示,華為、OV三家在2017Q1國內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50%,占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半壁江山。
“今年手機更不好做了,廠商都在互相搶用戶。”對于目前手機市場的競爭,有廠商從業人員如此表示。在非智能手機轉智能手機這一波換機潮過后,目前國內的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存量市場的爭奪。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14.7億部,僅增加2%。這一數據高于IDC此前預測的14.5億部,但遠遠不及2015年10.4%的增長率。在IDC最新一季度的報告中,預測的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也不過是3%。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年的手機廠商除了要奮力保住自己碗里的,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從中國其他手機廠商那里搶份額。
如今國產手機馬太效應明顯,賣得火的華為OV越來越強,賣得欠好的中小品牌越來越弱,乃至走到了消失的邊緣。蛋糕就這么大,不夠分了就只能去搶別人碗里的。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小蝦米總是最容易被大魚吃掉。
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可謂是刀刀見血。整個國產手機市場,“OV華”引領,“天米酷聯夏樂”都已掉隊。傳統“中華酷聯”四大手機品牌目前僅剩華為一枝獨秀。酷派去年業績暴跌,狂虧40多億港元,短短數年間就宣告邊緣化;聯想和中興也是一對難兄難弟,去年銷量同比銳減,和酷派一樣,淪落為“Others”之列。
深度洗牌期,華為OV緣何成為強者?
“上半場是一窩蜂的入場,下半場是一窩蜂的離場。”榮耀總裁趙明今年年初提出了互聯網手機下半場的概念。其實,不僅是互聯網手機,整個手機市場都已經開始進入下半場。但為何在存量市場里,華為OV會越來越強呢?答案就在供應鏈和渠道里!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指出:大的格局上,2017年,華為和OPPO、vivo的營收能力遠遠甩開其他品牌,掌握國內品牌中最優的供應鏈和渠道,二線梯隊在短時間看不到翻身的機會。因為資源的集中,華為和OV的領先優勢會繼續加大。而OV在關鍵的供應鏈,比如OLED屏上的資源從三星得到支持遠大于華為,渠道能力上,華為還在推進階段,預測2017年OV的增速繼續高于華為。
除此之外,脫離中國開拓海外市場以及高端化戰略取得成功也是三者獨占鰲頭的原因之一。中國排名第一的手機廠商華為,去年在中國、東南亞與歐洲地區推出了Mate9、P9等售價在600歐元以上的高端產品并取得了成功。尤其P9創造華為單品銷量超過1000萬臺的記錄。這證明華為不僅在以低端產品為主的中國市場,在以高端產品為中心的發達國家市場同樣受到歡迎。
下半場技術革新是關鍵
智能手機全球一年銷量達15億部,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承載了其中大多數加工制造業務,產業鏈發展和完善達到一個空前繁榮規模。在整個硬件制作環節,中國可以說已經是全球最好的了。而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也會加速技術路徑的升級。整個全球手機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蘋果和非蘋果。蘋果模式由于iOS建立強大的軟件護城河,定價權來自系統端。而非蘋果的安卓模式,對于手機硬件的匹配要求就更高。這也帶來大量升級換代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以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品牌,從雙攝像頭、快充、紅外識別等技術開始,已然通過新技術差異化,國內銷量反超蘋果、三星,逐步引領手機行業趨勢風潮。
不過,國產手機很多技術仍有待完善。縱觀手機行業,無論是現在風頭正勁的蘋果和三星,還是已經日薄西山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等昔日巨頭,都無一例外的是工業設計的典范和技術創新的先驅。再反觀國內的手機產業,近年來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依賴學習、模仿、追隨和抄襲三星和蘋果的結果,以至于很多品牌的手機都長著傻傻分不清的“蘋果臉”。可見,國產手機在工業設計和技術創新方面,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