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LED美股業績與股價雙雙暴增。有分析認為,以蘋果為代表的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品牌已將OLED屏作為共識,OLED屏幕需求將放量增長,國內OLED材料公司面臨行業需求增長與國產化率提升雙重機遇。有機構研究員更是表示,OLED屏時代或來臨。
OLED迎來爆發期
近期OLED美股業績與股價雙雙暴增。主營OLED顯示材料的美國科技明星公司Universal DISplay公布了靚麗的一季度業績情況,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5560萬美元,凈利潤為1040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87%和447%。
公開資料顯示,最大客戶是全球OLED面板龍頭Samsung Display,并且其擁有和申請中的OLED相關專利高達4200多項。超預期的季報點燃了資本市場對OLED產業的熱情,公司股價在業績公布次日大漲24%,突破100美元大關,最近一年股價已翻倍,總市值突破50億美金。
興全基金研究員曾銘偉表示,這家掌握著OLED尖端材料技術公司的股價表現基本就是OLED行業的晴雨表,揭示著一個行業的崛起。有券商認為,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全球OLED產業面臨重大拐點,iPhone 8的發布、面板產能的集體擴張將驅動OLED產業鏈的快速爆發。
據了解,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的縮寫,是一種有別于液晶屏幕的全新顯示技術,其最突出的特色在于超薄、柔性曲面,同時還有色彩豐富、對比度高、響應速度快、耗電少等諸多優勢,因而一經問世便備受矚目。產業界把OLED視為很可能替代目前主流液晶面板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率先取得突破的是三星開發的小尺寸OLED顯示技術,其生產成本在2016年甚至下降到高端液晶面板以下,隨后的快速替代顯得順理成章、勢不可擋。除了三星手機率先在大部分機型配置了OLED屏,其他如華為MATe9、紅米Pro、OPPO R9、VIVO xplay5等國產機型都開始使用OLED屏,蘋果很可能在iPhone8開始采用OLED屏幕。”曾銘偉稱。根據咨詢公司IHS的數據,2016年手機OLED屏幕出貨量達到3.85億片,滲透率在短短兩年內從14%快速上升到26%,而OLED技術的先行者三星隨之占據了90%以上的小尺寸OLED屏市場。
曾銘偉指出,目前OLED面板在電視等大尺寸領域的應用要落后一些,由于技術上原因,大小尺寸OLED屏實際上用的是不同的技術路線。良率低成本高的問題也長期困擾著大屏產商。目前韓國的LG是大尺寸OLED屏的龍頭,最近的情況也已經顯示出樂觀的前景,LG表示其大尺寸OLED面板良率已經達到80%以上,核心技術難點正在逐步攻克。最直觀的感受則是55寸OLED電視的價格已經接近1萬元水平,國內多家主流電視機廠商都已開始押注OLED電視作為未來重點,預計OLED電視的占比也將步手機后塵出現快速的增長。
華泰證券認為,以蘋果為代表的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品牌已將OLED屏作為共識,OLED屏幕需求將放量增長。三星、LG等韓國面板廠商已大幅度縮減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產能,轉移重心至OLED領域,OLED供給缺口將持續。國內面板廠商OLED產線將于2017年底至2018年釋放產能,彌補供給缺口,進口替代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