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智慧型手機大廠華為、Oppo、VIVO、小米及金立等對于2017年出貨目標,都將在第1季達到約2成的水準,供應鏈業者預期,大陸前5大手機廠2017年合計出貨量將挑戰5億支大關,占大陸市場比重近9成,凸顯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爭霸賽已逐漸分出勝負,相較于電信營運商憑藉補貼竄起,以及借由網路拉升手機買氣的其他手機品牌業者,華為、Oppo、VIVO、小米及金立各自找到獲利的勝利方程式,得以成功逐鹿中原,繼續挑戰世界舞臺。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原本是依靠電信營運商的補貼新機模式而起,后來有新進業者結合網路及行動裝置的新商機一躍而上,讓大陸手機市場熱鬧滾滾。
不過,大陸手機市場靠電信營運商補貼,以及網路商機而竄起的短期炒作模式,雖成功抓住終端消費者的目光,并撈到生態系統中的第一桶金,但手機平均單價不斷往下急殺,以及各方協力廠難以為繼的賠錢銷售模式,終究難敵大環境的緊縮及終端市場淘汰壓力,陸續在2016年敗下陣來,反而讓穩健布局市場的Oppo、VIVO成功后來居上,躋身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前3強。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龍頭華為2017年憑藉海外市場優勢,手機出貨量可望上看1.4億——1.5億支;Oppo、VIVO成功擄獲白領及學生族群芳心,站穩大陸內需市場,并積極往海外市場布局,2017年手機出貨量將分別挑戰逾1.2支及1億支大關。
小米2017年手機出貨可望持盈保泰,維持6,500萬——7,500萬支的機會濃厚;金立2017年手機出貨量5,000萬支目標有機會輕松達標。
大陸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及金立2017年手機總出貨量將近5億支規模,占大陸內需市場近90%水準,恐明顯擠壓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面對大陸主要手機大廠出貨大幅超越其他競爭對手,且整體的手機產品出貨結構及市場競爭力更勝一籌,臺系IC設計業者直言,未來全球晶片供應商想要搶攻大陸智慧型手機內需及外銷市場商機,必須強力鎖定華為、Oppo、VIVO、小米及金立等客戶。
隨著大陸電信營運商及網路主導大陸手機市場的力量逐漸退散,大陸新一代手機品牌業者可望有2——3年的好光景可期,而成功卡到位的臺系IC設計公司,2017年同樣有機會雨露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