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報》日前專訪了蘋果負責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菲利普.席勒(Philip Schiller),披露了新款MacBook Pro背后的不少秘密。以下為文章概要:
上周,蘋果發布了最新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新款MacBookPro可謂是高達上,不僅價格高,而且性能強勁。重要的是,蘋果在新MacBookPro上做了一項鍵盤變革,將鍵盤上方的快捷鍵替換成一條可觸控帶TouchBar。當用戶切換程序時,TouchBar上的功能也發生變化。此外,TouchBar上還整合TouchID(指紋識別)功能,便于快捷支付。
在蘋果的發布會上,席勒是一張大家熟悉的面孔。席勒在發表演講時積極傳遞蘋果的新政策,還常常帶著冷幽默。席勒的一些言論甚至還充滿爭議,他近期就對6000名觀眾表示,蘋果在iPhone 7產品中去掉了3.5毫米耳機插口。
雖然身為負責全球營銷的高級副總裁,但席勒關注蘋果每一款產品的研發過程,而且充滿激情。
在談到TouchBar創意時,席勒表示,這是蘋果在思考下一代筆記本電腦發展方向時取得的收獲。其他人都在想如何將筆記本電腦變成平板電腦。新款的MacBook Pro就是在強調其仍是一款筆記本電腦。在過去的25年中,筆記本電腦就是這種外觀,未來25年可能還是這樣,這對于筆記本電腦而言可能是永遠的元素。
席勒說,研發團隊推出的TouchBar的初衷在于,用戶可以通過處于同一平面上的鍵盤和觸控板協同操作。這樣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體驗,更加具有互動性,而且還是多點觸控。
在問到macOS和iOS是否將永遠存在區別時,席勒表示,蘋果堅定地認為他們是針對消費者完全不同的兩款產品,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使用iOS的iPhone和iPad,他們只有一塊玻璃屏,屬于直接操作,多點觸控,傾向于全屏應用。蘋果希望在一方面給予消費者能夠想象的最佳體驗,但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席勒稱,Mac的體驗則是間接操作,要使用光標和菜單。蘋果希望在這一方向上提供最好的體驗。Mac上面有菜單欄,而iOS則永遠不會有,在iPhone上面設置一個菜單欄的體驗實在太糟糕了。如果要推出完全觸屏的Mac,就得解決手指如何在觸控屏上獲得良好體驗的問題。在席勒看來,完全用手指操作Mac的體驗實在差勁,不如用鼠標和觸控板來得自如。
在最新發布的iPhone 7中已經取消了3.5毫米耳機插口,但在MacBook Pro上卻仍然存在,這是不是表明蘋果在設計上存在矛盾。席勒稱,他們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對于手機而言,耳機插口沒有必要,因為無線耳機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不過,由于MacBook Pro的用戶還需要將電腦與一些專業的設備相連接,這些設備沒有無線解決方案,因此需要3.5毫米耳機插口。
至于在Mac上引入蘋果語音助手Siri,席勒表示,在等待相當一段時間后,蘋果才決定在Mac上植入Siri,這是因為之前引進Siri沒有實際意義,現在其可以幫助用戶完成查找文件等工作。蘋果本可以在更早的時間引入Siri,但認為此舉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而作罷。
在訪談的最后,席勒還不忘推銷新款MacBook Pro。席勒說,關于新產品的評論很多,大家開展了富有激情的對話和討論,甚至有些引發了爭議,但還是希望消費者能夠給個機會嘗試一下。
席勒還表示,MacBook Pro在蘋果官網上的訂單數量之多已經超出了此前任何一款蘋果Pro筆記本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