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遇到了液晶屏十多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缺貨,很多產品的價格從今年初開始已經上漲了一倍,中低端產品甚至上漲了兩到三倍。上游產能吃緊,供應不足,下游客戶需求旺盛,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今年以來從液晶屏到MTK套件、晶體等發生了全面缺貨的現象。就液晶屏而言,多方因素導致了目前的缺貨情況。
首先是供應量縮減,尤其在中低端液晶屏供貨方面。去年韓國LG顯示在中國區液晶玻璃(Cell)業務上出現了超過一億美金的虧損,今年LG顯示不再對中國市場供應液晶玻璃(Cell),這對很多中高端模組廠,尤其是汕尾信利帶來了直接影響,信利一直以來約一半的液晶面板采購來自LG顯示; 三星去年關閉了兩條低世代液晶屏生產線,將設備轉賣給了信利,但還未形成新的產能。
臺灣的四家面板廠包括友達、奇美、華映和瀚彩從去年底也做了產能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因為價格的持續下滑,友達和奇美從去年下半年基本放棄了HD及以下中低端市場,專注HD及FHD等中高端市場;華映原有6代線、4.5代線和4代線三條生產線,由于去年價格降幅過大,虧損嚴重,華映在去年下半年關閉了沒有競爭優勢的4代和4.5代兩條低世代產線,只保留了6代線繼續生產; 瀚彩的總體規模小,只有一條5.3代線,對市場的影響不大,因此臺灣的液晶屏供應商中除了瀚彩外,其他三家都減少了液晶玻璃在大陸的供應量,尤其是中低端的供應量。
近幾年國內手機品牌市場份額增長迅速,尤其在線上渠道相對穩定后,具有線下渠道優勢的手機廠商如OPPO、VIVO等去年以來增長迅猛;同時,海外市場例如印度、非洲從去年開始需求從小尺寸的功能手機轉向大尺寸的低端智能手機,國內專注出口市場的公司,如天瓏、傳音等在海外市場增長也很快,還有一些方案公司轉型做整機如沃特沃德等也有較大的增長。這些市場對5寸左右的低分辯率液晶顯示屏產品有著巨大的需求。從面板生產來說,一條5代線切小尺寸功能機使用的1.8寸顯示屏可以切1000片左右;而切大尺寸智能機使用的5寸顯示屏只能切到170片左右,在同樣產能情況下因為尺寸的變化會導致產出數量的大幅減少,這樣即使手機市場整體需求沒有增長,市場也會出現嚴重的缺貨;國內這幾年對液晶屏的投入全部集中在大尺寸液晶TV和高端的LTPS市場上,沒有中低端的A-si產線的增加,而這個市場的需求還很旺盛,導致了目前市場的嚴重缺貨。
另外,國內的高端手機品牌如OPPO/VIVO/Meizu等從前年底在高端機型陸續導入AMOLED,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需求量增長極其迅速,而在AMOLED顯示屏市場上,基本只有三星電子一家供應商,三星電子在缺貨時會優先保證自家手機產品的需求量,故今年三星電子的AMOLED顯示屏在國內市場供貨嚴重不足,OPPO和VIVO這種大品牌目前也只能拿到六七成的供貨,很多較大的品牌也基本拿不到貨,因為在未來兩年內,AMOLED顯示仍會維持三星電子一家壟斷的格局,包括OPPO/VIVO/Huawei/MEIZU等大品牌,原計劃在明年使用AMOLED顯示的高端機型,現在因為擔心明年AMOLED的供貨,又重新使用回LTPS的高端液晶顯示屏,這也將加劇液晶屏缺貨的持續。
綜上所述,液晶屏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會維持較長的時間,可能到明年都無法緩解。
不過,相對而言,高端市場缺貨的緊張將隨著產能的增加而緩解,今年下半年包括武漢的華星光電6代線、友達昆山6代線,中電熊貓南京的8.5代線(IGZO),京東方重慶的8.5代線的手機產能都將陸續開始釋放,FHD分辨率的高端顯示屏缺貨預計將得到有效緩解。由于中低端顯示屏缺貨嚴重導致的價格上調幅度過大,一部分需求將會轉向高端市場,同時京東方重慶的8.5代線及南京熊貓的8.5代線都已確認開發5”HD及5.2”HD等中端產品,屆時將會緩解A-si產能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