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在近日的一次分析師會議上,華為解決方案副總裁James Lai表示:“華為已經不需要去拿下每一個訂單,那是老華為的做法,現在,華為希望有更多的利潤,所以,我們現在不追求市場份額,追求的是利潤率,因為我們已經有足夠的滲透率。”
這是華為非常少見的對公司戰略的表態。在收入和市場份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設備商之后,為了突破增長瓶頸,除了拓展運營商市場之外的企業和終端市場,進一步提高利潤率已成為華為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
不過,中國兩大設備商之一的中興通訊在同樣的問題前,做出的是不同的選擇。按照中興總裁史立榮在亞洲移動通信大會上的說法,中興希望成為全球第三大設備商。這是中興的野心和夢想,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也是中興的危機,因為這是中興“不得不”完成的目標,否則,后果是嚴峻的。
過去多年以來,就全球設備商排名來看,盡管由于北電破產以及設備商重組等因素,中興的市場排名已經進入前五,但能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卻成為中興遲遲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比較現實的情況是,目前電信市場的主要玩家只有5個:愛立信、華為、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以及中興,盡管處于第一陣營,中興卻是最后一名,這是一個處于“峭壁邊緣”的位置。
畢竟電信市場講究的是規模經濟,沒有足夠的規模和份額,收入和利潤就無從談起。去年3月,多年主管全球市場的史立榮接替殷一民出任中興總裁,一種說法稱,收入規模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沒有明顯縮小是這次換帥的誘因,這也決定了史立榮時代的中興戰略將有明顯轉向。
2010年,中興的收入增長16.58%,凈利潤增長32.22%。到了2011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潤兩個指標此消彼長的變化趨勢明顯。收入增長21.52%,凈利潤下滑8.62%。或許這在史立榮看來,增速還不夠快,他提出到2011年底,中興將實現30%的增長,是所有設備商中增長最快的。
考慮到規模和利潤的關系,在收入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中興2011年的利潤增長情況恐怕仍不樂觀。到第三季度,中興的凈利潤下滑了21.51%。
當然,導致利潤下滑的原因除了規模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手機業務的低利潤運營。這是華為和中興共同面臨的“燙手山芋”。
對于這兩家設備商來說,手機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張已經成為拉動整個公司收入增長的最強大動力,但手機業務的低利潤率又會嚴重拖累整個公司的利潤水平。
以中興為例,到2011年上半年,終端在總收入中的占比為30%,僅次于運營商網絡的55%,但終端銷售的毛利率只有19.8%,低于運營商網絡和電信軟件系統及服務10個百分點。
雖然華為、中興都提出了打造中高端手機的戰略,但能否成功尚待觀察,至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為運營商提供極具性價比的手機仍然是華為和中興的優勢所在,也意味著低利潤率的現狀短期內仍無法扭轉。
在全球市場格局已經基本沒有太大變化的大背景下,能否進入全球前三,除了要看4G時代的圈地和布局之外,能否突破歐美市場是另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規模和利潤的關鍵。
可是形勢并不那么樂觀,相對于華為在歐洲的提早布局、提早開花,中興在歐洲的擴張大約晚了3年時間,如今正值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的關頭。筆者了解到,2010年中興歐美市場增長了50%,可是今年的增幅大約只有30%。美國市場不管對于華為還是中興來說,短期內都難以實現大規模突破。
此外,如果從競爭對手的形勢看,愛立信收購了北電北美業務之后,收入和規模都得到了明顯提升,華為也開始拓展運營商之外的其他業務,冀望“再造華為”。
比較現實的追趕對象是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但是,諾基亞西門子收購了摩托羅拉的部分無線業務后,開始希望跟華為一爭高下,阿爾卡特朗訊作為傳統的北美設備商,在美國這個最大的無線市場仍擁有不可比擬的“出身”優勢。
誰將上位?誰將下馬?市場會有最精彩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