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聯發科又上新聞了,幾大門戶都轉載了財訊雙周刊的一份稿件,稱聯發科“含著眼淚被小米當地攤貨”,這里引用幾段:
2015年下半年,謝清江(聯發科副董事長)同意簽下一份小米合約。聯發科內部主管與員工都戲稱:這份合約,是把如精品般的高階4G芯片曦力,當作地攤貨在賣,因此讓眾多主管和員工對此相當不能諒解。為平眾怨,謝清江只好親上火線,在一級主管會議上,解釋當時同意簽署這份合約背后的諸多考量。
“既然無論如何,含淚都是一定要做的,當然最好還是要數鈔票。”謝清江認為,高階手機市場已逐漸飽和,導致4G芯片價格已加速砍到血流成河,所以既然都要流淚,當然最好還是要能夠數鈔票,于是最終決定簽下合約。
再者,謝清江仍決定要低價搶單的另一大主因,是評估過當時小米的訂單量很大。
按照小米的實際產品發布情況,文中所指的“小米合約”,應該是指799元起的紅米Note 2和899元起的紅米Note 3。
這里給大家提供兩個解讀視角,先聽聽手機和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在微博上怎么評論:
含淚數錢是最早@孫昌旭老師 2013年MTK6589的紅米發布時發明。把精品當地攤貨賣,一產品技術和時間的差距,二MTK太求量的業務模式,三壟斷高階的蘋果三星華為都用自己芯片。
在來看看讀者Zuheng在紅米系列最初面世時的一條評論:
紅米的目的是擴大影響力,成就小米上百億的市值。只要你是市場的焦點,你肯定就值錢。不要說什么利潤,有了品牌,什么都有了。MTK絕對不是流淚數錢,他的CPU就這個價格,高端低端對他有什么影響?人家做高端也不會多花錢買他的U,紅米的低端,他也不會少賣1分錢。
相反,如果紅米的體驗好了,MTK可以擺脫低質量的惡名。這是雙贏的事情。紅米非常契合時機,早了,國內供應商的質量不行,遲了機會就沒有了,所以說,做電子行業的人,是最聰明的人,這個產品正是順勢而為!
在11月24日的紅米Note 3發布會上,雷軍公布了一組數據:從8月16日上市開始,到11月23日,紅米Note 2上市整整百天,累計銷量609萬臺,收入48.8億元。單從這一數據看來,搭載了MTK高階芯片的紅米Note 2銷量很不錯。
小米在2016年開年的紅米3和紅米Note 3頂配版上采用的分別是高通驍龍616和650。
根據聯發科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季報,聯發科的毛利率同比、環比都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