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手機市場已然收官,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之慘烈,是全球商業史上都很罕見,勢必給后人留下很多經驗和教訓。2015是智能手機分水嶺的一年。在2015之前,是智能手機的爆發階段,誕生了蘋果、小米這樣的迅速上升的巨頭;2015之后,進入后智能手機時代,玩法與規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蘋果和三星分別開創了代工廠生產和垂直一體化生產的手機制造模式,在國內,蘋果模式的是小米,三星模式的則是華為。
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升階段,代工廠崛起,手機制造變得極為簡單,一家新的廠商只需要設計出方案,從供應鏈到代工廠都是非常成熟的模式。
不過隨著智能手機市場飽和之后,加上中國經濟的波動,制造業遭遇經濟下行周期,代工廠利潤開始下滑。
除了少數大的代工廠如富士康之類,中小代工廠難以支撐,話語權不足、難以在富士康爭取到生產線的中小手機廠商就面臨無貨可賣的風險。
除非像蘋果小米已經整合了上下游產業鏈,以出貨量為談判砝碼。對中小廠商來講,代工廠模式將面臨嚴峻的困難。
從傳統手機廠商轉型的垂直一體化廠商,就有了很大的機會。
華為的崛起、金立的攀升、以及vivo和OPPO的流行,都是自有工廠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金立的工廠堪稱亞洲最大的單體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實力與優勢相當突出。
供應商代工廠集中之后,必然連累手機廠商,只有具備自家生產能力的手機廠商,才能夠活得下來,活得好。
12月21日,在自家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工廠,老工廠派金立發布了旗艦配置新品M5Plus。
在2007~2011年,金立在功能機時代,成為了國產品牌第一,市場占有率僅次于諾基亞和三星。
隨之而來的智能手機浪潮中,蘋果和Google引領了風潮,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沒落。
不過傳統功能機時代的工廠,轉而生產了智能手機之后,只不過需要的是生產線的改造。經歷了智能機爆發之后的激烈競爭,代工廠利潤降低后的兼并破產,擁有工廠的傳統手機廠商發現,原來手里竟然還有一張好牌!
對于像金立這樣的品牌,在東莞有自家智能手機生產線的工廠,只要在OS系統和品牌上稍加努力,即刻生產出優秀的產品。
即便沒有互聯網子品牌,金立2015年的出貨量也超過3000萬臺,而類似金立這樣的廠商,在珠三角并非絕無僅有。
2016年,手機進入后智能機時代。手機新貴面臨高點下滑,傳統廠商能否再續輝煌,分水嶺過后,迷霧將漸漸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