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2O領域盛行著一句話:風口已關閉,現在進入為時已晚。
這句話流傳甚廣。在2015年,無論是消費者能想到的、還是想不到的領域,都已經被創業者開墾殆盡。
而熱鬧程度不亞于O2O的智能手機,是否也關閉了“大門”呢?對于那些仍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新玩家而言,又將如何打開市場?
淘汰賽開始 誰還在跑道上?
智能手機已經是紅海。在此前接受采訪時,一加CEO劉作虎甚至將智能機市場比做了“屠宰場”:每家都在脫衣服,看誰脫得更干凈。
在2015年,智能手機領域的廝殺已無法用“慘”字來形容:千元機大戰、銷量排名公關戰、雙十一刷單沖量戰,以及伴隨的“撕逼大戰”,個個驚心動魄、故事千回百轉?
回看中國手機廠商今年的表現,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中華酷聯”+小米的格局已經發生了地震,中興酷派聯想等部分老牌廠商的銷量不盡如意,甚至有些掉隊:根據中興最新財報顯示,其手機終端營收同比下滑了9.01%,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內手機終端營收的同比下滑。
在華為、小米都在公布今年上半年年業績時,中興終端總裁曾學忠也透露,上半年中興智能機出貨量在2600萬臺,但這是全球的銷量,沒有提及具體中國市場的銷量。相比之下,華為僅國內出貨量就達到了3100萬,小米則是3470萬。
另外,“中華酷聯”中的酷派也因為押錯寶,寄希望在運營商身上而“傷亡慘重”,雖然緊急轉型,但已跌出中國市場前四名的行列。
聯想手機業務表現同樣不佳。在2015年1季度,聯想市場份額同比大幅下降,據IDC數據顯示,聯想同比下降了22%,楊元慶甚至用“拿榔頭敲都敲不醒”的話來表達不滿。
相反,一直默默耕耘線下渠道的vivo和OPPO在國內市場排名爬升。來自HIS的Q3數據顯示,OPPO和vivo分別以10.2%和10.0%的份額排名國內智能機市場第四、第五名。
而近期以來,新興勢力取代老牌廠商的欲望更得以體現,諸如“花旗小妹”(華為、奇酷、小米、魅族)、“華小樂妹”(華為、小米、樂視、魅族)的稱號層出不窮。盡管這都是新興廠商(奇酷、樂視)們的自我吹噓、未必準確,但至少說明國內手機廠商近兩年格局的變化。
對于國內手機廠商來說,生存將變得非常艱難。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華為余承東曾預言未來全球能夠活下來的手機廠商也就2-3家。
同樣,奇酷總裁李旺也曾表示,智能手機淘汰賽已經開始。而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手機品牌會越來越少、銷量也越來越集中;有智能機產業鏈的人士透露,國內市場前十大手機品牌基本上控制了90%的市場份額。
然而,在淘汰賽已經開始的情況,還有新的玩家要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