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先是中興、華為的一級供應商深圳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倒閉,隨后有關大可樂手機破產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業內人士認為,在手機頻打價格戰的背景下,整個供應鏈陷入惡性循環,會有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廠商倒閉;而作為上游的手機廠商情況也不甚樂觀,國內掙錢的手機廠商大概不到10家,其他中小企業的生存也面臨考驗。
突如其來的倒閉
“這年還怎么過???工廠此前一直都在生產,國慶節前還進了一批機器回來,怎么突然就倒閉了?”福昌的危機甚至連身在其中的工人都渾然不覺。成立于1997年的福昌電子,是深圳的明星企業,有消息稱,2015年10月它還接了華為8000萬元的訂單。
這也讓上游的手機廠商猝不及防,在此次倒閉事件發生后,華為內部人士透露,“福昌是華為移動寬帶和家庭產品的部分結構件供應商,在華為整體采購份額中所占比例很小。此次福昌在未通知華為的情況下突然停產,對華為造成損失,華為已緊急切換其他供應商,會盡快消除對產品交付的影響?!?br />
在業內人士看來,產業升級慢是導致福昌電子倒閉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依附于手機廠商生存的供應鏈廠商處于被動的地位,一家手機廠商一般對應多家供應鏈廠商,因此后者不惜以低價來搶奪訂單;而由于缺乏談判籌碼,供應鏈廠商長期遭受手機廠商的“墊資押款”的“霸王條款”,直接導致其流動資金不足。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向記者指出,“目前,在國內無論是手機品牌還是手機供應商,都是處于多和亂的狀況,由于門檻不高,甚至很多不是手機行業的人也紛紛進入,像福昌電子的老板就是此類,覺得這個行業有利可圖,所以從外行進入。”
但是,隨著產業發展日漸成熟,手機品牌也會越來越少,中小品牌的生存狀況會越來越差?!吧嫌我矔鸩秸?,規模小、管理不完善、技術更新慢的公司會被淘汰出局?!?王艷輝說,“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價格戰”車輪下的幸存者
受到生存考驗的不僅僅是供應鏈廠商,中小手機廠商也命運堪憂。
自從小米橫空出世以來,國內手機的價格底線一再拉低,利潤也不斷攤??;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紛紛入局,更是掀起了腥風血雨的價格戰。2015年4月,樂視在手機發布會上,曝光了BOM成本,將眾多友商拉下水。緊接著,接過大神指揮棒的360董事長周鴻祎,把大神F1 plus降價到了399元,并宣稱這才是真正的無敵價。甚至過去一直強調“小而美”的魅族也難以免俗,從2014年起開放融資,推出低端機型魅藍力拼。
對于大廠商而言,借助規模優勢,也可以靠多條產品線存活,不過中小廠商則沒有那么幸運。
過去,“性價比”是中小手機廠商的制勝法寶。據了解,大多中小手機廠商集中在深圳,靠近產業鏈上游,代工廠能夠快速響應,進而進一步節約了成本,這也是其能存活的有力保障。但在受到大品牌的狙擊之后,連這個法寶如今也已經失效,比如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可樂手機,如今已經淹沒在紅海里。日前,業內盛傳,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離職,企業也已經宣告破產;而百分之百、博沃等手機品牌,由于沒錢可燒、資金鏈斷,均已淡出江湖。
最近美國媒體彭博社給出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已經過去的第二季度,蘋果依然占據著智能手機行業90%的利潤,三星[微博]占18%,其他所有廠商占2%。有業內人士戲稱,“做手機還不如賣白菜,一部1000元的手機大概只賺幾十元?!眹a手機給外界的印象是只賺吆喝不賺錢。
華為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利潤雖然無法與蘋果三星相比,但華為手機一直堅持獲得合理利潤用于持續不斷地研發投入。”
但并不是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能堅守這個原則,以3000元的價格為分水嶺,在這個價格之上,是以跨國品牌為主的中高端市場;在其之下,則是國產手機再熟悉不過的“走量”市場。
王艷輝表示,一般做手機有兩個方向,要么追求性價比,比別人賣得多,但這種玩法一定是對應高效的運作,否則就有可能掙不到錢;要么追求產品溢價,做出自己的特色,雖然價格比較高,但通過個性化來實現盈利。“從國內來看,能夠在3000元以上價位站穩腳跟的只有華為、vivo、oppo?!?br />
他強調,追求性價比是需要從綜合成本來考量的,比如小米,它的品牌已經樹立,付出一定的成本就可以達到百萬級別甚至千萬級別,這種玩法就可以賺錢;否則在市場渠道等方面投入過高,再去追求性價比就難以為繼。“這種模式看誰撐得久,魅族現在即使賣了2000萬臺,還是不盈利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