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對人工智能 (AI) 服務器的強勁需求,全球最大的合同電子產品制造商鴻海(富士康母公司)第三季度收入超出預期,創下歷史新高。這家最大的iPhone組裝商的收入同比增長20.2%,達到1.85萬億元新臺幣(576億美元)。
富士康表示:“這一結果超出了公司最初大幅增長的預期。”
這也高于LSEG SmartEstimate分析師的1.79萬億元新臺幣預測。
富士康表示,強勁的AI服務器需求為其云和網絡產品部門帶來了強勁的收入增長,其客戶包括AI芯片公司英偉達。
對于包括iPhone在內的智能消費電子產品而言,由于新產品的推出,季度環比增長強勁,但同比表現持平。
傳統上,第三季度是富士康開始競相向蘋果等主要供應商供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以迎接西方市場的年終假期的時期。
僅9月份,富士康的總收入就達到7330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10.9%,創下該月歷史第二高水平。
富士康在談到本季度的前景時表示:“進入下半年的旺季,我們預計運營將逐漸獲得動力。”
該公司補充說:“預計第四季度將與當前市場預期大致一致”,但沒有詳細說明。
今年迄今為止,富士康股價已上漲86%,遠遠超過中國臺灣大盤24%的漲幅。
該公司將于11月14日公布其完整的第三季度收益。該公司已安排在10月8日至9日舉行年度科技日,富士康通常會在這次活動上宣布新產品或合作伙伴關系。
分析師Steven Tseng和Sean Chen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富士康的主要增長引擎和iPhone需求趨于穩定,富士康的銷售額增長可能會在2024-2025年加速。隨著人工智能服務器復雜性的增加和對本地生產的需求上升,其垂直整合和全球足跡使其處于有利地位。隨著英偉達GPU供應的改善以及Blackwell GB200等新型號的推出,未來幾個季度可能會釋放出更多的上行空間。隨著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需求觸底反彈,智能消費電子和計算產品(占上半年總銷售額的64%)可能會趨于穩定。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放緩的情況下,其電動汽車代工業務可能會表現平平,對銷售額的貢獻可能仍然很小。
富士康和其他硬件供應商正乘著Meta和Alphabet旗下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之勢,大舉投資服務器和數據中心。但問題是,如果沒有一款能夠讓科技公司從巨額基礎設施投資中獲利的AI應用,這些投資還能持續多久。
作為全球最大的iPhone組裝商,富士康的業務仍然與蘋果緊密相連。第二季度,富士康約40%的收入仍來自包括iPhone在內的智能消費電子類別,而包括AI服務器在內的云和網絡產品貢獻約32%的收入。
投資者曾預計2024年智能手機需求將反彈,但一些分析師警告稱,初步跡象表明最新款iPhone 16系列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刺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