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 iPhone 將于 9 月上市,在面板一役杠上三星后,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下個目標,就是瞄準大立光。
“2~3 年內,我們要透過垂直整合方式,把鏡頭模組業績翻倍,這也是鴻海的強項。”3 月 13 日,鴻海副總裁、夏普社長戴正吳在大坂總部召開記者會,說明鴻海入主夏普近一年的改革進度,而鏡頭,正是其未來布局重心之一。
備糧草,取康達智經營權
鴻海的第一步,就是投資或購并潛力標的,拿下日本第一大鏡頭廠康達智,是其關鍵布局。
目前放眼全球,唯一能與大立光競爭 iPhone 后鏡頭訂單的,就是康達智。30 多年來,它一直是夏普協力廠商,夏普曾持有康達智逾 4 成股權,直到近年因財務惡化、無法參與增資,股權才一度被稀釋到 1 成以下。鴻海買夏普,等于找到打進 iPhone 鏡頭供應鏈的捷徑。
況且唯獨鏡頭,蘋果始終找不到穩定的第二大供應商。去年 iPhone 7 Plus 采雙鏡頭,大立光挾技術、產能優勢,拿下逾 9 成后鏡頭訂單,不受砍價影響。
今年大改款的 iPhone 8 也因規格提升,根據瑞穗證券報告預估,其后鏡頭單價近 33 美元,比去年 iPhone 7 Plus 貴快 1 成,成為 iPhone 8 除面板、不銹鋼機殼,單價第三高的零組件。
于是,鴻夏成親后,夏普補足銀彈,便在戴正吳拍板下,增加對康達智的投資。去年 12 月,夏普一口氣認購康達智增資發行的 60 億日圓股票,持股比率大幅提升到 44%,未來甚至可能派任董事會成員。
日前,康達智表示,將投資 80 億日圓于中國擴產,拉近和大立光的距離。眼看 iPhone 8 出貨在即,為避免機密外泄,影響競爭態勢,內部人員上下都被下達封口令,彌漫一股備戰氛圍。
賣鏡頭,更提供解決方案
間接持有康達智、取得 iPhone 訂單后,戴正吳所說的“垂直整合”,則是第二步。
今年 1 月,鴻海入股以色列公司 Corephotonics,就是看中其雙鏡頭專利。該公司透過演算法,便能補強鏡頭廠難以克服的光學變焦等問題,為蘋果提供其他解決方案。
不過,即便鴻海動作頻頻,全為實現郭董心系已久的“眼球革命”:結合鏡頭、面板、觸控三大技術,提供消費者全新視覺體驗,補上目前唯一欠缺的一塊拼圖。
但一位光學大廠主管直言,做鏡頭仿佛比手藝,重視的是經驗值,光培養一位資深模具師傅,至少需要 10 年,鴻海多年前就透過購并進軍光學產業,卻遲遲無法攻下城池,“這一直是他們心里的痛。”
決勝點,就看誰的良率高
2006 年,鴻海收購數位相機代工大廠普立爾,之后成立三營精密,曾傳通過蘋果認證,但據業界人士透露,三營僅量產百萬畫素的 iPad 前鏡頭,恐怕連二線光學廠都排不上。
元大投顧分析師蒲得宇也表示,砸錢擴產只是決定勝負的因素之一,真正關鍵,還是比誰的量產良率高。
尤其,傳 iPhone 8 將采用兩顆具防手震功能的后鏡頭,更考驗廠商設計、加工、組裝能力。目前康達智良率和大立光仍有差距,這也是其最后僅拿下 iPhone 7 Plus 不到一成訂單的原因。
至于未來,當蘋果持續提升鏡頭規格,鴻海能否迎頭追趕,完成郭董的眼球革命,就看他愿意花多少時間、跟上大立光“贏者全拿”的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