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
所有的膠帶應用都互有不同,如果不了解具體的應用要求,你不可能做出準確的產品選擇;但是如果能找出幾個關鍵問題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確的產品選擇,膠帶有10個左右主要的性能參數,對膠帶的各種應用都比較重要,總體來說,膠帶有30多個性能參數,依照不同德應用體現不同的重要性
目的
理解膠帶應用最重要的相關指標,正確地選擇產品
膠粘劑的基本要素
壓敏膠的“三角參數”
“蜂蜜演示實驗”
蜂蜜在兩塊PC板間的表現可以清晰地演示粘接力、內聚力和初粘力


描述膠粘劑和被粘物表面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膠帶性能指標(往往是最重要的)
對粘接表面施加壓力產生了粘接力
在完成粘貼的第一天之內通常常會增加15%至150%
由膠、被粘物、壓力、時間和環境條件所決定
不可以和初粘力相混淆
“剝離測試”
tesa 4965 粘于PC板
將膠帶于 90°或 180°角度剝離
描述膠粘劑在第一次接觸被粘物表面時的表現
在最小的壓力和最短的接觸時間下即可生效
與壓力作用之后產生的粘接力(初始粘接力)無關
強初粘力可以支持對粗糙表面的粘接力
"手指測試”并非正確的初粘力測試實驗

“滾球實驗” 4968和51968
高初粘力 = 對表面抓合力強(4968) = 滾動距離短
低初粘力 = 對表面抓合力弱(51968)= 滾動距離長
描述膠粘劑的內部強度
主要決定了應用中的保持力(抗剪切力)
如果外力平行作用在粘接面方向,此應用就與內聚力相關
內聚力強的膠帶普遍具有
高耐溫性
低初粘力,不易溢膠
保持力強
抗剪切力測試:
tesa 4965 和tesa 4974
5N = 0.5 kg
膠帶粘于鋁條和鋼板之間,砝碼的重力平行作用在粘接區域上。在砝碼脫落之后可以觀察到粘接力失效或者內聚力失效。
tesa 4965 and 4974 的粘接力失效(下)和內聚力失效(上)
在粘接力失效中,鋼板一側并無殘膠遺留,整塊膠帶粘于鋁條之上。 在內聚力失效中,鋼板和鋁條上均有殘膠遺留,表示出膠層從中間被破壞。
粘接力和內聚力在膠帶應用中

厚度與粘接力的關系
粘接力與內聚力的關系
特別提示:任何膠帶不可能在所有參數中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你需要充分了解實際使用情況以選擇正確的膠帶!